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鳳梨蜜産業還需“加蜜”

  • 發佈時間:2015-11-24 08:31:21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劉笑非見習記者 丁平 通訊員 戴誠

  不久前的11月10日,在果園裏忙碌一天的文昌市蓬萊鎮鳳梨蜜種植戶黃良銳坐在電腦前,焦急又興奮地等待著時針指向零點的那一刻。“從零點開始,園子裏3000多株鳳梨蜜果樹的結晶銷售一空,一天進賬2萬多元!”説起“雙11”那天的場景,黃良銳笑得合不攏嘴。

  看似異軍突起,蓬萊鎮卻有著鳳梨蜜種植的底蘊,“海南鳳梨蜜半蓬萊”的説法,足以證明當地種植業的發達。

  但短期的火爆,尚不足以掩蓋蓬萊鎮鳳梨蜜産業發展的隱憂:産業鏈單一、附加值較低、價格波動較大……當鄰近的會文鎮、東路鎮做大特色産業之時,略顯原始的鳳梨蜜産業發展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著“熱帶水果皇后”美譽的鳳梨蜜,“皇冠”尚未閃亮。

  海南鳳梨蜜半蓬萊

  萬畝果園4000萬元利潤

  行走在蓬萊鎮,不大的鎮墟上沿街開設著多個鋪面,一車車剛採摘下的鳳梨蜜就從這裡運往島內外水果市場,這些從事著鳳梨蜜交易的當地人,都有個頗具特色的名字:菠蜜客。目前,蓬萊鎮有逾萬畝鳳梨蜜果園,每年出産的近5000萬公斤鳳梨蜜能給當地人帶來超過4000萬元的利潤。

  “不僅産量高,蓬萊的鳳梨蜜也是公認的高品質。”蓬萊鎮政府農業助理陳泰忠告訴記者,在原有的馬來西亞品種基礎上,蓬萊人通過樹枝修剪、有機肥還田等方式培育出挂果量、含糖量雙高的優質果樹。

  憑藉著原産地優勢,蓬萊鎮除優化、擴大種植面積外,還將當地發展成我省的鳳梨蜜集散地,全省超過一半的鳳梨蜜都在這裡集散。“既是集散地又是原産地,鎮裏不少人都當起了‘菠蜜客’,那一棟棟小洋樓,不少都是靠鳳梨蜜修起來的呢。”説話的人叫溫傳強,是最早從事鳳梨蜜收購的蓬萊人之一,他告訴記者,不僅在蓬萊,南陽、重興、會文等地,乃至定安、瓊海、萬寧、三亞等市縣,都活躍著“菠蜜客”的身影,廣東、上海、北京、廣西等地,則是主要市場。

  環節繁複、結構單一

  鳳梨蜜産業略顯原始

  電商狂歡的余味未散,蓬萊鎮鳳梨蜜種植戶卻初現愁容。“網上價格雖好,但畢竟是短期,現在是銷售淡季,每斤不到一塊的價格,多少有些心疼。”一位蓬萊鎮的鳳梨蜜種植戶表示,每年清明至7月底是鳳梨蜜上市旺季,不僅島內外客商趨之若鶩,零售也能賣出好價錢。

  但陳泰忠扳著手指給記者算了算,從産地到消費市場,有菠蜜客、收購商、客商、分銷商、經銷商等多個環節,真正掌控市場的,還是外地客商和經銷商。“本地收購價走低,但內地超市裏鳳梨蜜卻以20元一盒的價格銷售,差價巨大,種植戶卻無能為力。”陳泰忠認為,産銷環節繁複、産業發展單一、市場資訊匱乏,讓蓬萊從一開始就失去了主動權。

  記者則注意到,蓬萊當地缺少鳳梨蜜附加産業,當地居民大都以種植和銷售為主,附加值更高的加工産業卻甚少嘗試。“大家都知道鳳梨蜜是熱帶水果皇后,它還能作為蔬菜端上餐桌,比如時下流行的鳳梨蜜老鴨湯。”陳泰忠説,但蓬萊人甚少從這方面做文章,甚至也沒有註冊品牌或申請原産地標識。

  不僅如此,全鎮缺少成規模的物流集散中心、經營都以家庭為主、淡季忽視效益更高的島外市場……

  電商助力、政府發力

  産業破局大有可為

  今年9月,記者在蓬萊偶遇了一次特殊的鳳梨蜜收購,不僅在當地種植戶之間引起熱議,也為蓬萊鳳梨蜜産業的發展指明瞭一個了嘗試的方向。

  在蓬萊鎮一座果園裏,一位“遊客”打扮的人不斷對著鳳梨蜜按下快門,他叫蔣憲彬,還沉浸在與鳳梨蜜“初次相見”的喜悅裏,卻已通過他經營的微信公眾號,在江西、上海等地銷售出了一萬斤的鳳梨蜜,且僅用了一天的時間。

  “8月底,我從新聞裏看到蓬萊鎮的鳳梨蜜價格走低,銷售出現停滯,對於我這個內地人來説,鳳梨蜜是新鮮玩意,那內地一定有市場。”蔣憲彬説,通過自己累計的用戶群,將用戶發展為客戶,短時間內便取得了銷量上的成功,優質鳳梨蜜以高於市場價的好價格銷往了上海、山西等地。

  蔣憲彬的成功,在許多種植戶看來,是電商的成功。“通過網上銷售,我們把價格穩定在了每斤1.6元左右,換做往年的淡季,這是難以想像的價格。”與蔣憲彬合作的種植戶孫安浪説,試水電商的當地人正慢慢多起來,以往對市場的需求,也逐步轉變為對電商人才的渴求。

  此外,文昌本地知名品牌春光投資的現代化鳳梨蜜加工生産線,以及計劃了許久的鳳梨蜜集散中心,都在加快推進。

  産業發展破局,初現端倪。

  (本報文城11月23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