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村民為何“守著自來水挑水吃”

  • 發佈時間:2015-11-24 06:29:4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村送水成本高,建起的水廠年年虧

  “再這樣下去,這個政策執行的實際效果就不好説了。”一見面,安縣水務局供水站站長王國富就開始抱怨。兩年過去了,他的心情從期待變成了無奈。

  2014年元旦,《四川省村鎮供水條例》正式實施,鼓勵各地對水廠用電採用農排電價,從0.53元/度降至0.23元/度。王國富以為農村自來水廠苦盡甘來,然而,時至今日,始終未有動靜。

  今年以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累計投資188.44億元,建成工程47.8萬餘處,解決391.6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然而,困擾農村供水系統的核心問題——成本過高,始終未能緩解。

  水價高於縣城村水廠仍然連續八年虧損

  11月16日,記者來到安縣最早通自來水的桑棗鎮香溪村。早在2008年秋季,結合震後重建,全村就實現了自來水全覆蓋。7年過去了,村裏始終未能解決自來水廠虧損的難題。

  香溪村供水協會會長王言國這幾天正在發愁,修補管網的6000元經費,還未有著落,“估計又要村裏出。”

  香溪村的自來水廠建在村委會一側,由於周邊無河流湖泊,水源就取自幾口深達百米的水井。如今,全村1900人吃水全靠這裡,月供水量超過1000立方米。當地村民説,從投入運作開始,村裏的終端水費就按2元/立方米收取,高過縣城的1.65元/立方米。

  根據香溪村供水協會統計,每年年終,水廠都會有五六千元的虧損。由於經費緊張,水廠只聘請了當地村民張韶清一個人來負責維護管網、收取電費,月薪是1000元。“這點錢真不夠跑腿費。”張韶清坦言,如果不是家庭原因,當過水暖工的他早已外出務工,“去成都、西安或者昆明這些大城市,一個月收入五六千沒得問題。”

  按照水利部、財政部相關要求,農村安全飲水工程,20%的建設資金需要受益群眾自籌。在安縣,不少農戶質疑:水價太高,自己出錢參與修水廠意義不大,用不起。

  送水成本高農村自來水廠虧損成常態

  水價高於縣城的不止是香溪村。安縣水務局統計,去年全縣90%的自來水廠處於虧損或虧損的臨界點,水價在2-3元/立方米之間,均高於縣城。

  農村自來水廠為何會虧損?王國富、王言國均表示,表面上看,是地形因素。香溪村9個組之間有100多米的落差,自來水加工完成後需要送到附近山上的水塔,才能保證高處居民家不會停水。根據水廠多年運作資料,制水成本只有0.12元/立方米,而要想把這些水送到村民家裏,需要花費十倍以上的代價。水廠每個月用電量超過2800度,需要繳納電費1500元。換言之,按現有的電費收取方式,把水送到農戶家中,每立方自來水耗電成本是1.5元。對比執行農排電價,則每立方米輸水成本增加0.84元。“老百姓交的水費當中,七成都是電費。”王國富介紹,縣城供水系統用電也採用居民生活電價,之所以能保證盈利,與用戶密度、地形有著極大關係。安縣縣城與自來水廠落差不過幾十米,每公里主幹管網服務的用戶超過萬人,用水量較大。如此一來,就稀釋分擔了輸配水和管網折舊成本。安縣的情況不是個例。

  省農水局供水處副處長宋躍介紹,農村自來水的制水工藝和輸配環節與城鎮幾無差異,但是低密度的用戶和不平坦的地形,讓不少地方終端水價高出農戶可承受範圍,甚至出現“守著自來水挑水吃”。

  今年9月底,省水利廳曾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運營及稅收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調研,發現農村自來水廠虧損幾乎是常態,終端成本為2.62元/立方米,水費按2.41元/立方米收取。省農水局農村供水處處長周家富透露,在山區、丘區,水費四成以上是輸配成本。

  農村自來水高水價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本報將會繼續追蹤。

  □本報記者 王成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