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解決停車難不止步于建停車場

  • 發佈時間:2015-11-23 05:46: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午8:50,趙強的別克車已準時駛進中泰停車場,穩穩地停在入口升降坪上,熄火、關門、刷卡、走人……9:00,他已準時坐到新街口中南大廈的辦公室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而在趙強走後,停車升降坪帶著他的愛車直達停車場負二層,由車庫內智慧機器人把車送上停車位。下班時,趙強只要用停車卡在入口刷卡器上一刷,一分鐘左右,他的車就會通過停車坪升到地面。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私家汽車已成為家庭普及交通工具。與快速發展的交通工具相比,城市的停車場建設似乎要慢上一拍,儘快有效解決停車難成了車主們的共同心聲。同時,車位少也引發亂停車、交通堵塞等其他社會問題,直接影響了城市環境。近年來,南京的汽車保有量與日俱增,解決停車難問題,南京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智慧車庫,讓生活“流動”起來

  位於南京新街口商圈的中泰智慧停車場,是南京市改善城市停車問題的一個探索。

  2009年,南京開始城市立體式地下車庫建設試點,招商引進國內技術先進、專業從事停車産業的中泰車業公司,在中山路165號的金陵中學東側廣場開始了第一次“吃螃蟹”的嘗試。

  該地塊原來是城市綠地公園,地表面積2000平方米,地下車庫建設後,地表仍保持綠地公園原貌,而地下則建設成一個三層複式結構、規劃可停放240輛轎車的智慧停車場。

  “這是房産證、土地證,這在國內也是第一份。”中泰車業人事部經理李福意告訴記者,該地下車位是國內首次公開掛牌出讓地下空間建設的立體車庫,與房産開發一樣,有獨立的産權證和土地證,出讓地表以下空間,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

  區別於傳統車庫,中泰停車場最大的特點是智慧化運用。整個車庫設計像老式的“筒子樓”,兩邊是一個個排列整齊的車位,中間則是一個帶著滑輪的軌道,軌道上有個搖臂機器人,汽車通過升降坪下到車庫後,搖臂機器人負責托著汽車在軌道滑行,把汽車送到指定車位,停車場工作人員通過電腦指揮機器人完成掉頭、倒車、停車等一系列動作。

  “智慧車庫將傳統平面停車密度放大4至10倍”。中泰車業副董事長閆立一告訴記者,智慧車庫內,每個停車平面面積是16.8平方米,空間容積是36立方米,按國家標準,傳統車庫每輛車平面面積為45平方米,空間容積達到140立方米。同時,智慧車庫每個出入口半小時可連續存取車為30輛,平均每輛車進出庫時間為80秒。

  “自從愛車停放到中泰後,每天上下班至少節約1個小時。”趙強辦公地點是緊臨停車場的中南大廈,這幢寫字樓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停車位嚴重不足,趙強剛剛上班時,找不到車位,每天不得不圍著新街口轉圈子,後經朋友指點,他找到中泰停車場,簽訂了月租600元的停車協議,他的生活節奏從此也快了起來。

  城市停車場建設,不欠“新賬”

  中泰停車場自建成以來,一直是各大城市學習觀摩的示範點,但在這個項目之後,南京市並沒有對這一模式進行大面積推廣,這是為什麼呢?

  “城市停車場建設基本遵循‘能地面不地上,能地上不地下’的原則。”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建設處副處長張步宏告訴記者,地下車庫投資大,一般來説,一個地下停車泊位平均造價20萬元,地上一個泊位成本則在8萬至10萬元,而地面只需幾千元的管理成本。

  2014年底,南京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約為200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約為149萬輛,江南六區(主城區)汽車保有量約為89.2萬輛。主城區停車調查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主城區停車泊位總量約為59萬個,停車泊位缺口近30萬個。

  按每個泊位2萬元標準,要填補這一空白,政府財政須支出60億元,如果按地下車庫建設標準,將達到600億元,這無疑是一筆巨大開支,光靠政府財力短期內很難實現。

  近年來,南京市政府一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社會停車場建設中來,並於今年初出臺了鼓勵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優惠政策,市區兩級財政給予獎勵補助:地下停車庫2萬元/泊位;地下停車樓1萬元/泊位。但政策出臺後,社會接受度並不高,其原因緣于停車業是一個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的微利行業。

  據了解,中泰停車場投入近4000萬元,按目前120萬元的年收入計算,需要25年才能收回成本,對大部分企業來説,一般預期投資回報期只有8年。

  另外,智慧化車庫的最大特點是停車密度高,特別適合人口密集的商圈,但在成熟商圈,寸土寸金,很難再“騰挪”出地下車庫的建設空間。因此,自2009年進入南京以來,中泰智慧停車場並沒有能夠擠進南京商圈,而僅在政府公共職能機構建築群中尋找商機,先後拿下鼓樓區政府體育中心地下車庫、老門東地下車庫建設。

  “一定不能再欠新賬。”張步宏説,南京平均每年新增車輛10萬左右,在原有的車庫缺口一時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新增建築車庫一定要配套到位。根據2015年《南京市建築物配建停車設施設置標準與準則》,目前南京建築物停車配建標準按1:1.2執行,已超過國內外大城市1:1.15的比例。

  多措並舉,逐步解決停車難問題

  根據《南京市城市停車設施規劃》(2012-2020年),南京市從近遠期對路外公共停車設施採取集中統一的規劃佈局,充分挖掘主城區綠地、學校操場、老城改造等空間,2014年開工建設田家炳中學、人民中學、南湖一中、門東D4地塊、春江學校操場、邁皋橋等地下地面6處停車場;2015年已陸續開工建設西流灣公園、百子亭、生態公園一期、門東三條營地塊、曉莊廣場、雨花台中學操場等27處公共停車場,一定程度地緩解了城市停車難問題。

  “停車難是一個綜合城市病,城市越大,經濟越發達,停車難的問題越突出。”張步宏説,解決這一問題,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通過多措並舉逐步完成。隨著南京四通八達的地鐵線鋪設,政府鼓勵市民綠色出行的同時,也在地鐵沿線換乘樞紐上做足文章,如在市區規劃建設了換乘樞紐9處、主城區換乘樞紐14處、老城區換乘樞紐6處,目前,在地鐵2號線城東馬群換乘中心、3號線江北泰馮路換乘中心均已投入使用。根據南京市政府規劃,地鐵3號、10號線站點將逐步建設機動車停車場21處,新增泊位約6962個。

  近幾年,南京還對錯峰、錯時停車進行探索,先後在南京大學等高校和臺城大廈等行政機關單位進行試點,取得一定效果,切實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停車問題。

  但這一探索也帶來了新問題。如:車主不能按時段存取車輛,影響機關單位正常工作秩序;不講衛生,亂停亂放,亂拋垃圾,破壞校園環境等。張步宏説,錯峰、錯時停車能夠極大緩解停車難問題,應該大力推廣,政府部門首先應該帶點推行,不能因為出現一些新問題就止步不前。目前南京市城管局正在對錯時停車做進一步完善規劃,希望通過網路平臺推出預約停車,既能充分利用公共資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業主誠信問題。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礎,生活水準的提高讓人們的出行工具從自行車向汽車轉變,但如今,綠色、健康的生活又在呼喚人們走出私家車,以步行和公交替代。在私家車眾多、道路堵塞現狀嚴重情況下,相信南京的做法會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