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遭遇貿易摩擦常態化挑戰

  • 發佈時間:2015-11-22 21:29:2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阻礙中國外貿發展的不利因素中,相較於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外需疲弱而言,動輒針對中國産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帶有的指向性色彩頗為濃厚。伴隨著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首要目標國,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形式不斷翻新,傳統産品之外,高新技術産品也在不斷“躺槍”……貿易摩擦之劍為何頻頻指向中國?在遭遇貿易摩擦已然成為“新常態”、逃避換不來海闊天空的當下,企業又當如何衝破貿易摩擦藩籬?

  “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中國已經連續14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首要目標國。”“貿易摩擦就像‘傳染病’,只要有一個國家開始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他國家就會隨之而至。”“國外這兩年針對中國企業做了很多規則歧視上的準備,今年已經開始試用了,將來企業在貿易摩擦應對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在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貿促會、北京國際商會近期聯合舉辦的國外對華貿易摩擦應對暨維護産業安全報告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頻繁遭遇貿易摩擦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

  案件、金額、品類“三多”

  “入世之後,中國遭遇的‘兩反一保’(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案件逐年增長,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達到一個峰值,案件高達113起,涉案金額為106億美元,雙雙破百。”與會專家在報告會上如是指出。

  2012年則成為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暗黑之年”,僅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就超過200億美元,不僅是中國歷年涉案金額最大的一樁貿易爭端案,也創下了全球貿易爭端涉案金額之最。

  今年上半年,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37起,涉案金額35億美元,兩個數字均呈同比下降態勢,但中國仍是國際上貿易救濟設限的首要目標國。幾大領域的産品成為“重災區”,五金、化工、輕工産業案件數量分別為16起、10起和8起,其中11起鋼鐵産品和製品案件最為突出,案件數量佔比30%,涉案金額佔比高達58%。

  近年來,以智慧財産權保護為由的“337”調查訴訟也在不斷增多,並成為貿易摩擦中的熱點。“北京‘337’涉案數量呈現出增長態勢,2013年和2014年北京企業被列為強制應訴式的‘337’調查分別為3起和4起,遠超1986~2012年全國年均量0.6起的水準。美國‘337’調查直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直接影響是敗訴企業的美國市場份額全部喪失,更深層次則是對中國創新轉型、發展高科技新興産業戰略的制約。”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巡視員趙立宗在報告會上指出。

  發展中國家不斷“開火”

  “從國別上看,美國、土耳其、巴西、印度四國今年以來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現在比較突出的趨勢是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對中國的産品進行限制。”上述專家進一步分析原因稱,“實際上,我們以前更多的産品競爭是與發達國家市場上的本土企業展開的,現在則出現了一個新矛盾,即跟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爭奪發達國家市場,這個情況也引發了貿易摩擦。”

  比如,中國和印度在鋼鐵、玻璃和尼龍等行業競爭激烈;中國與巴西在鞋類、無框鏡、PVC塗料布和螺紋銅管等領域摩擦較多。在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看來,中國與這些國家同處發展中階段,經濟結構相似,競爭不可避免。但是,從産品競爭力來説,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生産實力又不如中國,因此,通過貿易武器維護自己的産業便成了他們的選擇。

  “非市場經濟地位”之痛

  對中國濫用歧視性規則也是中國遭遇貿易摩擦時一個突出的特點,“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

  根據1994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的反傾銷協定,決定商品是否存在傾銷行為應比較商品的出口價格與“基準價格”。對市場經濟國家來説,“基準價格”由其國內市場價格認定,如果出口價格顯著低於國內市場價格,就可能構成傾銷。對於非市場經濟國家,國內價格不能作為“基準價格”,就要選擇替代國價格作為“基準價格”。這就顯示出“雙刃劍”的特徵,其既可以成為維護貿易公平的手段,也可成為産生貿易歧視和貿易不公平的手段。

  事實上,中國政府在入世之後不斷減少貿易投資壁壘和行政干預,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政府行為更加公開、公正和透明,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90多個國家均已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尚在這一群體之外,而這些國家又恰恰是中國的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和反傾銷發起國。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相關規定,2016年是中國能否結束“非市場經濟地位”認定的關鍵時間節點,業界屏息以待。“希望相關國家和地區儘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放棄使用對華反傾銷中的‘替代國’做法。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無論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相關條款,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自2016年12月11日起都將失去多邊法律依據,必須如期終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最近召開的例行發佈會上如是強調道。

  漫畫牛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