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設計,圍繞中國需要

  • 發佈時間:2015-11-22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矯 陽

  這個秋天,利用尚未通車的大同至西安客專,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太原至原平建起了一段高速鐵路綜合試驗段,長86.6公里,被稱為大西高鐵綜合試驗段。線路橫貫在充滿溝壑的黃土高原。

  將有2000余人陸續在沿線安營紮寨。他們分別來自中國鐵路總公司、中車集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高校科研單位。

  我國高鐵歷史上試驗項目最全、參試單位和人員最多、試驗時間最長,即中國標準動車組最後的動態試驗和相關高鐵部分試驗將在這裡完成。

   中國鐵路史上規格最高的單個科研項目

  “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是迄今中國鐵路史上一個最高級別的單個科研項目,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任組長,副總經理盧春房任副組長。

  自2012年開始,在鐵道部的主導下,中車集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高校科研單位,集合各個廠家、體系的優勢力量,産學研用緊密結合、協調創新,共同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製工作。

  “數十年持續的高鐵項目追蹤和各種創新,以及近十年的運營實踐,使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研製快速推進。”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發展部主任周黎説。

  歷經一年半的激烈爭論和反覆比選,2013年12月,中國標準動車組完成了總體技術條件制定。2014年9月4日,盛光祖率領所有部門負責人,和參與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發、製造的有關單位負責人及各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審定“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的設計方案。

  這樣高規格的單一項目評審在中國鐵路史上也是頭一回。

  60多次技術設計聯絡協調會議

  10月26日上午9:05分,“藍海豚”駕駛室內。司機王濤直視前方,右手握著一個單手柄,將動車開上了大西高鐵綜合試驗段。僅兩分鐘,時速便飆升到300多公里。

  王濤是太原鐵路局一名優秀的動車司機,幾乎開過所有動車車型。“原來的車型僅手柄一項,就有一到三個,牽引、制動和提速各司其職,中國標準動車組將這些功能按新標準統一至一個手柄,操作起來十分便捷。”

  “統型過程十分激烈。技術方案設計一年多時間,僅技術設計聯絡協調會就開了60多次,基本每週一次。”中國鐵道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標準動車組總體技術組組長王悅明説。

  聽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輛所科管部主任張波介紹,僅一個“動拖比”方案就爭論了幾個月。

  什麼是“動拖比”?原來,在引進技術談判時,青島四方選擇的是川崎重工,而與長客股份合作的外方是德國西門子。一列動車為8個車廂編組,前者引進的技術體系是,六個車廂下挂電機,拖動兩個車廂,為“六動兩拖”;後者則為四個車廂下挂電機,拖動四個車廂,為“四動四拖”。

  兩種技術體系各有韆鞦。中國標準動車組究竟採用哪種“動拖比”?雙方展開了白熱化的爭論。最後雙方達成共識,按中國需要為標準,最終確定採用“四動四拖”方案。

  什麼是中國需要?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説,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最複雜,有高寒高鐵、抗大風沙高鐵和沿海高鐵,且連續高速運距長。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高速動車組的需求,即多樣化。

  由於採用先進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中國標準動車組融合了既有的西門子、川崎重工、阿爾思通和龐巴迪四大技術平臺,實現了技術相容和優化升級統型,達到了自主化、標準化的預期目標。

  在國際上首創不同廠家動車組重聯先例

  “藍海豚”和“金鳳凰”外型相異,分別由四方股份和長客股份生産製造。之前,由於兩家公司引進的技術平臺不同,牽引、網路等子系統全部自成一體,製造的動車組也互不相容,嚴重制約了中國高鐵的運營維修以及出口。

  中國標準動車組技術平臺讓“藍海豚”和“金鳳凰”神奇地連接在了一起。

  列車網路控制系統相當於人類的“大腦”,它控制和監視著列車上各種設備,承擔著列車所有控制資訊和故障資訊的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

  “兩列不同廠家製造的動車組互聯互通重聯運作,需要網路系統協調列車幾十個子系統、上百個控制器、上千個不同類型的數據感測器協同工作,這也是中國標準動車組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之一。兩車的電路哪怕有一絲排斥,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網路系統協調組組長趙紅衛説。

  按照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方案,兩家企業製造的“藍海豚”和“金鳳凰”,已順利通過靜態和低速試驗,將在大西高速試驗線進行全面的高速試驗。

  “不同速度等級動車組相互救援、相同速度等級動車組重聯運作”是中國標準動車組在設計之初就確定了的互聯互通目標。互聯互通的順利實現,解決了長期存在的不同廠家生産的動車組不能夠重聯運作的問題,在國際上創造了兩個廠家動車組重聯的先例。

  “中國標準動車組2013年12月完成總體技術條件制定,2014年9月完成方案設計,2015年6月下線。實現了互聯互通,關鍵部件和易損易耗件的統型互換,並提高了列車的智慧化。”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管理部副主任齊延輝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