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財稅發展新路

  • 發佈時間:2015-11-20 21:52:0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年來,浙江財稅部門積極發揮財稅職能作用,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財稅發展新路。

  深化認識:算好綠水青山的財稅“賬”

  算賬是財稅部門的看家本領,什麼樣的“演算法”決定了什麼樣的財稅結構。面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是算大賬還是算小賬,考驗的不僅是財稅部門的價值取向和專業本領,更是胸懷和擔當。10年的探索和實踐,財稅部門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辯證關係的認識,切實算好四本“賬”。

  算好長遠賬。為護好綠水青山,一批對資源環境破壞較大的企業和産能被“壯士斷腕”,短期內勢必影響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生態優勢可以轉化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財稅部門寧可少收眼前的“三五斗”,也要把綠水青山長遠地保護好。

  算好全局賬。綠水青山是一個跨越地理界限和行政區域的有機整體,對此,財稅部門要樹立全局觀,算好全局賬,處理好投入與産出、區域與整體的關係。只要有利於全省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品質的提升,有利於社會總福利水準的增加,就認準方向,大膽闖、大膽試。

  算好生態賬。浙江山水相宜,處處體現出江南山水的韻味,處處是景,處處生輝。這些資源,如果保護得法、運用得當,培育出旅遊、休閒、健康等新興業態,轉化為綠色經濟,就成為了財政收入永續增長的不竭源泉。

  算好民生賬。生態投入就是民生投入,保護綠水青山實際上就是在向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最普惠優質的公共産品,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10年實踐: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賬算清了,目標明確了,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行動。10年來,財稅部門把美麗浙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

  堅持戰略引領,守護好綠水青山。財稅部門積極實施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治水、治氣、治林,留住這方好山水。圍繞“五水共治”,通過盤活存量、整合專項資金、壓縮“三公”經費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支援項目建設,省財政7年內安排600多億元用於治水。圍繞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明確試點縣可享受省對縣財政體制一類一檔財政政策,對其因保護生態功能而限制部分産業發展的機會成本從體制上給予補償。圍繞生態公益林保護,建立健全財政補償標準調整機制,從制度上遏制林農“坐山吃山”的衝動。2015年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達30元/畝,為全國省級最高。

  堅持轉型發展,發掘好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怎樣才能變成“搖錢樹”“聚寶盆”?財稅部門放遠眼光、拉長鏈條,積極實施轉型升級“組合拳”,努力讓産業結構變“新”、發展方式變“綠”、經濟品質變“優”;建立與畝産效益相掛鉤的財政獎懲機制,引導生産要素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創業創新型領域集聚;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省産業基金,支援資訊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和高端裝備製造等7大産業和農業農村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靈活運用“一事一議”、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支援“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使綠水青山成為富村富民的金山銀山。

  短期的生態保護可以靠資金、靠政策、靠投入,長期的生態保護必須靠制度。10年來,財稅部門在制度供給上動腦筋、下功夫,不斷完善有利於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

  “誰保護、誰受益”。財稅部門探索建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第一個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將轉移支付資金安排與水環境保護情況相掛鉤。通過財稅機制傳導,將治污的外部收益和造污外部成本內部化,讓權責利歸位,扭轉了“上游污染、下游防治”“上游發展、下游污染”的不合理現象。

  “誰使用、誰買單”。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均開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累計實現各類排污權有償使用14192筆,有償使用費23.2億元,排污權交易5428筆,交易額10.7億元,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誰污染、誰交費”。浙江研究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根據各地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收取一定費用,內化污染成本,提高污染代價,遏制污染衝動。同時,積極探索以單位GDP能耗為基礎的節能量交易制度和生態産品的價格形成機制,通過市場發現價格,體現生態保護的價值。

  成效初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經過10年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浙江財稅人的基本遵循和自覺行動,生態紅利和制度紅利也不斷顯現。

  財政收入更紮實了。浙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財政收入結構更趨合理,“綠色”基因不斷增多,收入基礎更加紮實。2015年前10個月,資訊軟體服務業稅收增長35.9%,“不冒煙”的産業稅收增勢強勁,而傳統“低、小、散”製造業的增速明顯回落。

  區域發展更均衡了。浙江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2.44降低為2014年的2.08。不同區域的每人平均財政支出比例也更加接近,基本公共服務繼續保持較好的均衡水準。

  城鄉居民錢包更鼓了。綠水青山所釋放的“紅包”,不僅富了産業,更鼓了城鄉居民的錢包。2014年,全省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0393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9373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名。

  10年風雨、10年探索、10年輝煌。我們已走出了一條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浙江財稅路徑。這條路,蘊含著生態、經濟、財稅的良性互動,蘊含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浙江將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相信路上的風景將越來越美,路也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作者係浙江省財政廳廳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