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或成為全球最領先“創新資本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1-20 07:00:4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截至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滿一週年。過去一年裏,滬港通整體交投算不上火爆,因此有市場批評滬港通“雷聲大、雨點小”。針對滬港通遭到的質疑,業界人士怎麼看,對於即將開通的深港通,又有什麼期待呢?

  在本屆高交會期間,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譚岳衡表示,不能單以交投量評估滬港通的意義,滬港通已達到預期設定的目標。至於深港通,未來可能比滬港通更有吸引力,深港通將強化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也會讓深圳成為富有活力的“創新資本市場”。

  深港通將全面聯通兩地資本市場

  “滬港通一週年,從交易量上看的確沒有預期的好。”譚岳衡介紹説,比如今年上半年,南向港股交易約佔同期香港每天成交比重的3.5%,北向每天成交額佔上海市場比重的1.2%左右。從這個數字看,很容易讓很多人懷疑滬港通是不是有些多餘。

  但他認為,看滬港通的效果不能單看成交量的多少,只要這個水池有水流就是正常的。至於量不大也是意料之中。“滬港通本身的制度設置就是一場實驗,設置的門檻和限制就是不想讓量太大,或者説滬港通開通之初,著眼點不是在於量的多少,而在於先把通道打通。”

  此外,交易量不大也是因為兩地市場投資者,對這個新的通道需有一個了解的過程,對兩地的市場也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就好比高速公路通了,但是汽車司機習慣了走老路,所以需要了解高速路從哪進、從哪出”。

  他還分析説,滬港通開通的時間比較尷尬,兩地的市場環境也使交易量受到影響。尤其是內地市場劇烈的波動,連同美國加息週期的預期,“環視內地和香港的市場環境,客觀上也使投資者在跨界、跨市場方面,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針對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未來,譚岳衡説,市場是水池、通道就是水管,以滬港通為代表的新舉措使資金在內地與香港市場間流通,標誌著內地與香港市場開始進入互聯互通的時代。但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才會進入全面互聯互通時代。

  深滬港三足鼎立局面未來可期

  記者了解到,滬港通在聯通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同時,也設置了諸多的限制條件,那麼,今後深港通開通後,額度、品種會不會進一步放開?譚岳衡認為,在配合資本開放和人民幣的國際化的背景下,深港通採取放開的策略可能會更好一些。

  所以在他看來,滬港通只是兩地市場的部分聯通,深港通才是全面的聯通。“深港通雖是後來者,但意義和影響更深遠,今後資本市場國際化提速、深港兩地的地緣優勢,會使深港資本市場面臨著新機遇、新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深港通開通後將提升深港市場的活躍度,形成千億、萬億交易量新常態的活水流動,資金流動會形成市場增量,從而提升市場活躍的程度。譚岳衡預測,未來港股2000億、深市2萬億交易量,可能會成為常態。

  同時,深港通將鞏固和強化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市場會開發出越來越多的人民幣的産品,人民幣的流量和存量都會隨之增加,深圳的跨境人民幣市場也會更加活躍。另外,在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背景下,會有更多中資大投行在深圳和香港崛起。

  如果説上海是國際的中國市場,香港是中國的國際市場,那麼深圳是什麼?譚岳衡認為,深圳應該是全球最領先的“創新資本市場”,是比上海和香港更有活力的市場,“無論上海和香港怎麼競爭,深圳的創新地位無以撼動,從而維持深滬港三足鼎立的局面”。

  南方日報記者 鄧翔

  本版統籌:譚冰梅 週刊統籌:江強 曲廣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