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短期新一輪下跌是否到來?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31: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經熱點

  在期指交割日臨近、打新資金涌出的情況下,18日大盤持續震蕩回落,三大指數尾盤齊齊跳水,這樣的跌幅,是否預示著又一輪下跌到來呢?

  新股申購即將到來,上週末上調融資融券的擔保比例也使得市場的杠桿率下降,無論從資金面還是市場信心層面都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不過,當時市場系統性風險並不大,中級行情的下半場還尚未結束。分析認為,如果後續A股市場繼續順勢調整,投資者不必過度悲觀,優質新興成長股和主題投資仍有望持續反覆活躍。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實習生 張棟

  主力資金大幅流出

  延續近期持續震蕩走勢,週三午後題材股市場大幅冷卻,券商砸盤,三大股指快速跳水。銀行板塊表現強勢推動滬指一度翻紅,但是券商股殺跌拖累了滬指。截至收盤,滬指報3568.47點,下跌1.01%;深證成指報12283.76點,下跌1.82%;創業板指大跌2.06%。兩市交易量方面,滬市成交3923.39億元,深市成交5507.75億元,兩市合計不足9500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明顯下跌。

  數據顯示,當日主力資金大幅流出,滬市流出156.78億元,創業板流出95.38億元,主力資金大幅出逃。

  板塊方面,當天交易板塊中,房地産開發、銀行、醫藥商業漲幅居前,上漲近1%。證券、國防軍工、環保工程跌幅居前。

  資金流向方面,同花順數據顯示,66個行業板塊中,有4個大單資金凈流入,62個大單資金凈流出,主力資金大面積流出板塊。

  個股方面,滬深主機板中,國海證券遭主力拋售流出11.55億,太平洋同樣大單流出9.7億,東興證券主力凈流出9.34億。中小板中,西部證券大單流出17.10億,山西證券遭主力拋售流出9.76億,新能源汽車板塊個股多氟多同樣主力凈流出3.94億。創業板中,“龍頭股”東方財富主力資金凈流出7.39億,機器人遭主力拋售流出5.2億,科融環境同樣被主力凈賣出4.84億。

  萬聯證券高級投顧古振華認為,10月以來A股市場反彈邏輯包括風險偏好的修復、無風險利率的繼續下行等因素在當前市場中的影響力已經顯著弱化,本輪反彈點位已回至“811”匯改前的區間,A股對人民幣納入SDR的利好也已充分反映,市場反彈越來越靠場內資金加杠桿所推動。

  截至11月17日,上交所融資餘額7191.46億元,上交所融資餘額創近三個月高點;兩市合計11945.28億元,融資餘額十一連升。

  “歷史上看,管理層對杠桿率快速增加的提示具有前瞻意義,在6月市場暴跌之前,管理層曾經多次提示配資風險,最近管理層提高融資保證金比例,或是對場內杠桿過快增長的警示。”古振華稱。IPO重啟後,下周將迎來新股申購周,預計凍結資金在1萬億左右,資金壓力將逐步顯現,短期市場存在調整壓力。

  除此之外,就目前國外經濟形勢來看,也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如近期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暴跌,LME鎳價跌至2008年12月來最低,LME鉛價創2010年6月來最低。“這反映出了全球市場風險偏好正在下降。”市場人士指出。

  優質新興成長股仍將活躍

  自8月底以來,市場走出了一輪反彈行情,目前大盤股指數已反彈近30%,中小市值股票指數反彈超過50%。與此同時,創業板指數也已經出現了3次-4次調整,在此過程中,多頭往往會選擇通過啟動證券板塊來化解大幅下跌風險。

  不過,近兩日市場波動則恰恰是大市值藍籌助力失敗的結果。週三指數早盤在在權重板塊的殺跌下快速跳水,但是房地産板塊突然開啟護盤模式,萬科、保利等地産藍籌一度漲停,不過午盤之後,地産板塊上行乏力開始回調,指數受到拖累再度回落。市場整體走勢跟前日類似,只是護盤的板塊從券商變為了房地産。

  儘管如此,招商證券指出,這並未影響均線系統的多頭排列,“如果將年底行情定義為反彈的話,那麼風險已經累積,目前已經開始初步釋放,小市值概念板塊的擊鼓傳花遊戲仍然有望在短期內延續,但是很難給予太大的空間期望”。

  無獨有偶,中金公司也表示,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大。因此在個股劇烈分化、主力暗中實施調倉大動作下,對漲幅巨大、股價搖搖欲墜類個股投資者須儘快調倉出局。對於具有並購重組高送轉預期與主力深度介入類個股,可逢低買入。

  但興業證券分析師陳曉威仍相對較為樂觀,在其看來,短期三季度成交密集區附近出現震蕩調整,但是系統性風險不大,中級行情的下半場尚未結束。“如果後續A股市場繼續順勢調整,投資者不必過度悲觀,建議趁機優選投資機會,逢低增持,畢竟當前‘錢多、資産荒’的大背景下,至少優質新興成長股和主題投資將持續反覆地活躍。”陳曉威分析稱。

  “短期調整時成長股波動大,但之後優選成長股有超額收益。成長股不僅是本輪中級反彈的核心,也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改革、創新的主戰場。中期來看,成長股可以通過外延式收購、不斷地加杠桿,從而推動業績增長和股價上漲的正反饋。”陳曉威進一步指出,建議投資者關注先進製造業,如新能源汽車、核電、高鐵、機器人等,以及現代服務業,如傳媒、健康、體育、文化等,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和虛擬現實産業鏈等可深入挖掘“淘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