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圖塔蒂斯小行星研究又獲重要進展

  • 發佈時間:2015-11-19 05:32: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然出版集團旗下期刊《科學報告》近日線上發表了一項基於我國嫦娥二號飛越探測數據深度挖掘的科研成果,該研究揭示了圖塔蒂斯小行星表面的碎石分佈特徵,對其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近地天體撞擊地球時常發生,地球附近存在數百萬顆幾十米大小未被發現的近地天體,它們構成了地球與人類生存的長期隱患。圖塔蒂斯是目前最大的一顆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在2012年之前,每4年會接近一次地球。因此,組建地基與空基跟蹤監測網開展近地天體預警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同時,嫦娥二號的飛越探測及未來小行星深空探測亦有助於了解其基本特性,便於將來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消除威脅。

  在嫦娥二號拓展任務前期,紫臺研究團隊精確確定圖塔蒂斯軌道,定軌結果直接應用於拓展任務中,使得嫦娥二號實現與圖塔蒂斯的千米級飛越探測。2012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飛越了圖塔蒂斯小行星,首次獲得該小行星高解析度光學圖像。

  隨後幾年,通過對此次探測任務獲得數據的深度挖掘,研究人員在圖塔蒂斯小行星表面共識別出200多個碎石,大小從10米到61米不等。研究表明,大部分大於20米的碎石不是小行星表面撞擊過程形成的濺射物,而是圖塔蒂斯小行星母體形成時的殘留碎片。這為其碎石堆的結構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此外,撞擊坑的累積大小頻率分佈圖顯示,圖塔蒂斯表面的撞擊坑保留年齡約為16億年。與日本隼鳥號探測的絲川小行星相比,同樣作為近地小天體,圖塔蒂斯和絲川小行星表面的碎石均相對均勻分佈,而不是集中在撞擊坑的周圍。不同的是,圖塔蒂斯表面的碎石分佈斜率陡得多,可能與熱疲勞過程有關。

  此項研究成果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與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的季江徽課題組等合作發佈。該項成果為研究小行星的形成演化和撞擊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