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軌道交通曠世藍圖
- 發佈時間:2015-11-18 10:29: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焦長三角軌道交通
“我經常是上午在南京開會,下午在杭州開會。長三角一體化軌道交通的興起,把城市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副總工程師何志工把他親身的體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長三角軌道交通密度正在接近日本和法、英、德、意等西歐國家。有專家預計,到“十三五”末,長三角高鐵和城鐵密度將堪比世界最高水準。
為了世界級城市群的緊密相擁,我國軌道交通科技人員如何用智慧和汗水,踏遍長三角,繪曠世藍圖?
300人晉陞教授級高工和高級工程師
鐵四院在國內最早研發高鐵。副總工程師何志工稱,上世紀80年代初,一般中國家庭還在羨慕一台鳳凰牌自行車時,“我們就動手了”。主動性來自一項研究:審視西方走過的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高鐵。盯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城市群,鐵四院較早開展了高鐵網規劃和勘察設計研究。
1995年,鐵四院成立高速鐵路專門部門,“技術人員把行李放在辦公室,國際、國內哪有高鐵研討活動就去哪”。
20余載堅韌不拔的守望,使得一項項技術難題不斷被攻克,從深厚軟土到大跨橋梁,從隧道風動到無砟軌道,從信號列控到系統防災,鐵四院也已穩穩站在了高鐵技術的潮頭,形成了十余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設計品牌,形成了我國自主的高速鐵路建造技術,極大地支援和保障了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建設。
針對長三角地區特點,鐵四院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室內外試驗,以及大量的工程實踐。通過原始創新和技術整合,他們在高鐵和城鐵建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套技術成果。據統計,從規劃選線、前期調研、方案論證、勘測設計、配合施工等階段,鐵四院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技術人員直接參與過長三角地區的軌道交通建設,有近300人先後晉陞教授級高工、高級工程師,有40余人成為國內高鐵技術的知名專家,有20多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詹天佑鐵道工程師獎、火車頭獎章。
踏勘完成方案比選是高鐵長度的5倍
每一條高鐵在開工之前,必須要選定一條既滿足城市規劃及技術要求,又要繞避環境敏感點及不良工程地質地段,更要節省土地資源及工程投資的路線。這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在幾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反覆踏勘、測量和方案比選。他們要不辭辛勞、披荊斬棘,一步一步翻越一座座高山,穿越一條條河流,踏破一雙雙“鐵鞋”。
鐵四院在承擔長三角地區高鐵勘察設計工作中,經過現場踏勘完成方案比選長度累計為高鐵長度的5倍,經過測量、勘探完成的方案比選長度累計為高鐵長度的2.3倍。甬臺溫鐵路在方案論證比選階段,全線近300公里的線路,開展方案比選的線路長度就超過了3000公里。
滬寧城際鐵路線路全長301公里,與京滬高鐵並行長達55公里,通過分析橋面寬度、線間排水、接觸網設置等控制因素,兩線線間距最小處僅為9.9米;與既有京滬鐵路並行長度達170公里,在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城際車站不僅實現了與既有客站並站設置,還實現了與城市軌道交通的“零換乘”,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土地和建設成本,方便了旅客出行。
長三角地區沿線土地資源稀缺,對線路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的要求高。在方案論證中,除了充分按照經濟、環保、地質等要素進行比選外,還要兼顧土地利用、資源節約等因素,在設計中儘量與高速公路、既有鐵路共用交通走廊,集約用地,減少了鐵路對地方土地的切割,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杭甬客專橋梁比例達87%,滬杭客專橋梁比例達90%,極大地減少了對土地的佔用。滬寧城際通過優化方案,共計為寸土寸金的長三角地區節約土地920畝。京滬高鐵徐滬段通過方案優化,節省用地近5000畝。
軌道交通引領長三角一體化提速
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建成及在建項目包括滬寧、滬杭城際、寧杭甬城際、嘉蘇常城際等。2011年3月,由鐵四院完成了修編長三角城際交通網規劃,新規劃在2005年國務院批准的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擴容,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為中心,包括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鐵四院副總工程師何志工説: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提速的今天,雖然城際之間的交通越來越便捷,但是密集的城市交通網路卻對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長三角各中心城市應共同研究出臺治理交通擁堵的措施,建立治堵合作機制。
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發展為區域交通提供了一種新的更便捷、更舒適的選擇。目前,還有大量在建和計劃開工的高鐵和城際線路,預計到“十三五”末,長三角高鐵城鐵密度將堪比世界最高水準。
上海市發展研究中心朱咏教授認為:順應知識經濟引領、現代服務業驅動、“網際網路+”以及區域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高鐵網在壓縮時空距離,加速人才、技術、資訊、資金、知識經驗等在高鐵站點之間快速移動的同時,也正在“倒逼”長三角一體化提速,並向深度和廣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