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偵測炸彈技術可檢測腫瘤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18: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舊金山11月14日電 (記者徐勇)以偵測炸彈為初衷,卻以檢測腫瘤為收穫。在最新一期《應用物理通訊》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説,偵測炸彈或者檢測腫瘤,都可先對目標發出微波脈衝,再探測目標生成的超聲波。

  這一研究項目由美國國防部提供資金,並附加一項條件:任何偵測工具都不得接觸可疑物的表面,以免觸發並引爆炸彈。受到這一限制,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決定運用兩項原理:第一,任何材料受到電磁能量激發,譬如光線或者微波,溫度都會升高,體積先脹大、繼而收縮;第二,脹大和收縮,會生成超聲波,不同材料各有不同頻率,繼而傳遞到物體的表面,可以非接觸方式測定。

  依據原理,偵測非金屬炸彈,常規金屬探測方式無效,可以改用“監聽”超聲波的方式。領導研究的阿明·阿爾巴比安告訴新華社記者,難題在於“不允許接觸物體表面”,不能像醫院作超聲波檢查那樣探頭直接接觸體表,意味著探測效率降低,因為超聲波一旦脫離固體,在空氣中傳輸時衰減嚴重。

  為化解這一難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元件,名為“電容顯微機械加工超聲波換能器”,能夠辨別發自物體、在空氣中傳輸的微弱超聲波。

  既然偵測炸彈課題已經完成,研究人員嘗試利用相同手段探測軟組織內的“異物”。他們選取一塊肉狀材料,其中包含一塊異物,然後用微波脈衝照射,加熱升溫大約千分之一攝氏度,再在大約30釐米距離外探測超聲波,得到了異物所處位置的資訊。

  這項技術之所以可望應用於早期腫瘤探測,是因為先前醫學研究顯示,腫瘤比正常軟組織有更多血管,用以汲取快速生長所需要的養分。血管所吸收的熱量不同於周圍組織,所以腫瘤在超聲波圖像上會顯現為“熱點”。

  阿爾巴比安相信,後續研究將會形成攜帶型檢測儀器,以非接觸方式檢測腫瘤等人體病變,不僅能比其他手段更早發現病變,而且比核磁共振和電子電腦斷層掃描等醫療成像手段成本低,比X光透視更安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