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兒童腫瘤緣何成認知“盲區”?

  • 發佈時間:2015-06-09 01:30: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很多人很難把“腫瘤”這樣的字眼跟孩子聯繫到一起,然而,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已成兒童第二大死因。但記者發現,公眾對兒童腫瘤的知曉率非常低。請關注——

  短短幾年,中國城市兒童腫瘤的發病率上升了20%左右,其發病率和上升趨勢都遠高於發達國家。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而且一些中老年人多發的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腦瘤等在14歲以下的孩子中也時有發生。

  我國每年三萬多兒童確診患腫瘤

  小不點大的孩子,也會跟大人一樣得惡性腫瘤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現在被確診的人數還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我國大約有3億14歲以下兒童,這個群體惡性腫瘤的年發病率高達萬分之一以上,且發病率正以每五年5%的速度上升。也就是説,我國每年被確診患惡性腫瘤的兒童人數在3萬—4萬,並且還在以一個比較快的速度增長。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公眾對兒童腫瘤的知曉率非常低,甚至一些患兒的家長在自己的孩子患病之前,都沒有聽説過兒童也會患癌症。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僅次於意外死亡的導致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教授解釋説,兒童腫瘤和成年人不太一樣。

  從疾病譜來看,兒童腫瘤與成人腫瘤截然不同。成人腫瘤以肺癌、食管癌、腸癌等為主,發病原因80%與環境因素相關。而兒童腫瘤主要分實體瘤和血液系統腫瘤兩大類。

  除卻大家熟知的兒童白血病,還有一類最常見的實體瘤是各種“母細胞瘤”,這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兒童腫瘤,包括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但是,由於發病率相比成人較低,公眾對兒童腫瘤的防治知識往往比較缺乏。”趙強説。

  身上長腫塊、莫名發燒不可小覷

  兒童腫瘤發病原因與遺傳的關係更大。且這裡所謂的遺傳,並非單指父母遺傳給子女,還包括在胚胎形成期發生基因突變,然後出生以後在環境影響下,基因發生二次突變,最終再形成腫瘤。

  研究表明,各種母細胞瘤與患兒先天有一定的關係,一些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也可以在患兒的家族中找到相關遺傳因素。流行病學調查還發現,如果孩子的父母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油漆、石油産品、溶劑、農藥等,尤其是母親在妊娠期接觸電磁、離子輻射等會使發育中的胎兒受到損傷,從而增加孩子發生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為此,趙強提醒,準爸媽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不吃霉爛變質的食物。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前3個月應儘量避免感染,不要亂用抗生素,避免接觸放射線。

  此外,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注意一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如孩子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週以上、淋巴結腫大;孩子突然生長變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鬧;給孩子洗澡時發現腹部、四肢有包塊等就要注意,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

  “大部分兒童腫瘤是因先天因素引起,70%的兒童惡性腫瘤會在3歲以前就發病。”趙強強調,兒童癌症發病是有規律可循的,3歲左右是各種母細胞瘤的發病高峰;6歲後,兒童進入相對安全期;12至14歲則是骨肉瘤和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的高峰期。

  兒童腫瘤並非不治之症

  與成人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目標不同,兒童患者的首要目標是治愈,其次才是提高生存品質和生存期。這是因為,兒童腫瘤的預後在一定程度上比成人腫瘤好,其總體治愈率能達到70%以上。而佔兒童惡性腫瘤比例最大的白血病中,早期完全緩解率可以達到95%,5年無病生存率(治愈率)達到70%—80%。

  “由於兒童生長髮育期間不斷變化的生理特徵,在診斷和治療上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殊性,兒童腫瘤的診治較成人腫瘤更為強調綜合治療。”趙強表示,一旦孩子確診為惡性腫瘤,家長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專科醫院來治療。

  趙強表示,經過合理規範的綜合治療,超過70%的兒童腫瘤患者是可以治愈的。能否治愈的關鍵,除了取決於腫瘤自身特性外,更重要的是患兒能否獲得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的治療。

  診斷治療沒有做好準備

  對於這些只有兒童才會罹患的惡性腫瘤,人們從認知到診斷、治療甚至到醫保都沒有做好準備。

  與成人腫瘤不同,兒童惡性腫瘤進展極快,但是臨床診斷出的病例,多數已發展到了晚期。除了認知不足,缺乏早期篩查機制外,兒童惡性腫瘤還面臨著被誤診的可能。不僅如此,患者家長還將問題指向了國內急缺的兒童專業醫療機構。據了解,目前國內僅有天津市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等少數醫院,設置了兒童腫瘤科。

  記者了解,早在兩年前,業界就有呼籲制定兒童實體腫瘤的治療規範,並成立兒童腫瘤專科的聲音,但最終還是因為相對成人較低的腫瘤發病率,被各地多次提及,而後又無聲地擱置。

  此外,由於兒童腫瘤專科的欠缺,最後被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患兒,大多都經歷了兒科、外科、腫瘤科的多次轉診。而在具體治療中,還要協調內科、外科、放射科、化療科、兒科等多科室,才能制定適合兒童腫瘤的治療規範。會診成本巨大,也是造成兒童惡性腫瘤患者被醫院忽視的重要原因。

  最讓人頭痛的是,在兒童惡性腫瘤的治療中,藥物的研發也是一個短板。一位不願具名的進口腫瘤藥醫藥代表説,目前針對兒童患者的抗腫瘤藥物幾乎沒有,“一是因為病人總體數量太少,藥廠不願投入研發經費;還有就是由於法規的限制,導致一些效果較好的藥物,不能在患兒身上做臨床試驗。”因此在目前的治療中,兒童患者的用藥,只能根據患兒體表掌握用藥劑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