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縣小吃商標八年未獲批 多重障礙阻斷上市之路

  • 發佈時間:2015-11-17 08:23: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斷喊出要上市的沙縣小吃,一直難有實質性動作。

  新京報記者近日了解到,沙縣小吃集團與正大集團早在去年12月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聲稱要從原料供應、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推動沙縣小吃的轉型升級並登陸資本市場上市。沙縣政府甚至提出,要在3年內整合6000家小吃店、5年新發展4000家店面,最終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對經營者進行股份制改革實現上市。目前沙縣小吃全國門店2萬家、年營業收入60億元。一旦整合,意味著僅門店數量一項,沙縣小吃就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在國內的店舖總和還要高。

  但簽約快一年了,沙縣小吃依然沒有大的動靜。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宏大目標的背後存在更現實的問題:商標申請八年未能獲批、標準化連鎖經營發展緩慢、棘手的股份制改革等等,這一系列障礙成了沙縣小吃上市的“攔路虎”。

  障礙1 “沙縣小吃”商標八年未獲批

  去年12月,沙縣小吃集團與正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也是時隔四年後,沙縣小吃最有實際性進展的一次規劃。但在利好消息面前,沙縣政府、沙縣小吃辦、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等官方都集體緘默。“先推動沙縣小吃規模化、産業化的發展,再説上市的長遠目標。”一位沙縣政府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婉拒了採訪請求。

  沙縣小吃歷次産業化、IPO上市過程中的最大推手,來自沙縣政府的力量。1998年開始,沙縣政府成立沙縣小吃辦公室和沙縣小吃同業公會。2008年起,國有獨資企業沙縣小吃集團成立,由福建省沙縣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投資6500萬元控股。這三大組織是沙縣小吃産業化的基石。2011年,沙縣小吃對外公佈上市計劃。“保牌、提質、連鎖、上市,這是縣委、縣政府對沙縣小吃提出的總體思路。”但當地也意識到,標準化程度差、管理不規範、經營分散,是沙縣小吃走向規模化、産業化的致命障礙。

  憑藉“沙縣小吃”的集體商標,沙縣政府也試圖走品牌授權、特許經營的模式。從1997年開始,沙縣政府以沙縣小吃集團、沙縣同業公會的名義,連續註冊近二十個形式迥異的圖文商標,並註冊一系列防禦商標。

  沙縣小吃同業公會還對商標授權使用也提出規定:經營沙縣小吃者必須擁有當地戶籍,經沙縣小吃培訓中心培訓,並申請辦理商標使用許可手續,方可持證持照經營。條款顯示,按照企業600元/年、個人160元/年的標準,一次性繳納480元~1800元的三年使用費,方可使用“沙縣小吃同業公會”這一集體商標。

  但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所有的協議中,授權使用的仍然只是“沙縣小吃同業公會”這一集體商標,而“沙縣小吃”這一關鍵的品牌商標至今仍未能獲批。

  工商總局商標查詢網站資訊顯示,在2006年到2014年間,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共申請9個“沙縣小吃”、“沙縣小吃SHAXIANSNACKS”商標,但其中5項商標均被駁回,狀態顯示為“無效”,另有4項于2014年申請的商標仍處於異議申請階段。

  障礙2 標準店遠低於“夫妻店” 佔比不足15%

  儘管官方力量推動,但在將集體商標變成産業化公司——收購整合小吃店主股份——打包進集團統一上市這條道路上,並不是所有經營者都能接受的。

  根據沙縣同業公會公佈的資料,截至2014年,全縣外出經營沙縣小吃2萬餘戶,店面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6萬餘人,年營業額超過60億元。與這個龐大數據相比,沙縣政府一直推動的品牌化、標準化店面仍只有3000余家,佔比不足15%。

  “標準化程度差、經營業主分散、對各個店面不能形成有效管理。”曾投資周黑鴨等知名連鎖品牌的天圖資本投資總監馮衛東告訴新京報記者,沙縣小吃至今未能通過有控制權的集團公司形成對産品市場定價、銷售渠道、店面經營的統一管理,也未能形成有效的原料供應配送體系,很難做到複製不走樣的標準化經營,“它並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品牌連鎖商業邏輯。”

  事實上,以“夫妻店”為主的分散經營模式,讓沙縣小吃呈幾何式擴張。這種小店經營也帶來了另一種弊端:經營者各自為戰,沒有太強約束力。

  新京報記者隨機採訪數家沙縣小吃店舖,多家經營者稱,尚未接到沙縣小吃集團要股份制改造的通知,但對這一設想中的改造並不是很能接受,“將來把我們全部並到集團,不就變成打工了?何況就用個官方授權品牌,店面全是自己投資,換別的牌子也一樣開。”

  障礙3 沙縣小吃民間資本介入爭搶

  與此同時,最早由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確立的官方規則,正被沙縣的民間資本打破。2001年開始,沙縣當地的原家沙縣小吃、雙榮沙縣小吃等數十家第三方品牌連鎖公司以免費授權商標、降低門檻的方式,擴張連鎖店面,成為與官方模式爭搶市場的第三方力量。

  “官方正版店是經營者須是沙縣戶籍,加入同業公會獲得商標授權,但我們並不受他們約束。”當地一家第三方品牌的沙縣小吃餐飲負責人稱,民間企業直接取消了門檻,“10天就能做沙縣小吃,外地人也可以,直接免費授權。”

  一家沙縣小吃加盟負責人説,最開始與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衝突不斷,“開始説我們品牌不正規,又在各店面抽查,向當地工商舉報等等。”直到民間品牌逐漸正規化後,才逐漸緩解。

  在天圖資本投資總監馮衛東看來,連鎖餐飲上市,必須要有統一品牌、清晰的市場定位、目標消費群體,這些條件沙縣小吃都不具備,至今仍還在建立統一公司的初始階段。沙縣小吃“這塊牌子只能算作某種品類,簡單做商標授權,市場風險太大,整個餐飲資本市場還沒有一個憑藉商標授權就上市的先例。”

  障礙4 股權結構分散改制難度大

  在官方主導沙縣小吃IPO的道路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沙縣小吃的股權結構分散、投資者構成複雜,並涉及全國多個區域範圍的經營,整合難度非常大。長期關注沙縣小吃的中投顧問研究員嚴明航曾表示,要實現上市,沙縣小吃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盈利能力較強、管理規範的公司,使業績達到上市要求。“這就意味著沙縣小吃須轉變傳統經營模式,整合門店資源,統一生産經營標準,真正實現連鎖經營。”

  事實上,地方政府作為沙縣小吃最大的組織者,要將分散在全國的2萬多家沙縣小吃店進行股份制改革,獲得控制權,實現連鎖經營,仍然存在不小的難度。

  出路

  “沙縣小吃的小股東過於分散,這個過程中還要平衡小股東和國資公司之間的利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改制過程。”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告訴新京報記者,政府作為商標持有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結構,可以由其旗下國資公司和個體經營者共同評估品牌、店面等資産作價出資,“形成由政府來控股、個體經營者參股,引入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來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

  劉俊海表示,股權改制中,地方政府要慎用行政權力,避免過多行政干預,“政府控股的國資公司和小業主,要在雙方妥協的基礎上找到改制平衡點,才能保證後續持久的市場化經營。”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