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三元橋“換梁手術”為什麼只用36小時?

  • 發佈時間:2015-11-16 09: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日11點30分左右,隨著總重1300余噸的新梁整體進入指定位置,北京三元橋“換梁療傷”獲得成功。

  三元橋,地處東北三環,是連接三環路、京順路和機場高速的立交橋。由於自然老化和長期超負荷運作,橋梁出現下撓現象,且主梁剛度下降27%。為了確保安全,從13日23點起,“體檢不合格”的三元橋跨京順路橋開始換梁。

  “這次換梁用了36小時,而我國此前同樣應用該技術的北京市昌平西關環島橋梁改造總體時112小時。”三元橋改造工程項目總工盧九章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本次‘橋梁整體置換’是國內首次在城區交通節點應用此項技術”。

  從預計的24小時到實際完成的36小時,慢嗎?

  “儘管經歷了一些波折,完成時間從預測的24小時變成了36小時,但這次換梁還是創造了歷史。”盧九章説。

  他告訴記者,此前的紀錄,是基於12次斷路完成的;這一次換梁,只斷路了一次,“盡可能減少斷路次數和時間,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減少施工給百姓出行帶來的不便,這是我們採用此項技術的出發點”。

  在三元橋大修之前,交管部門曾經給出了這樣的數據:日均車流量達20.6萬輛,高峰時每小時1.3萬輛車從橋上駛過。這裡共有48條公交線路,日均搭乘72.7萬人次。

  給這樣的橋梁“動手術”,用傳統工法換梁對交通影響長達幾個月,顯然不符合要求。

  “專家反覆研究論證,最終決定採用整體置換技術。只需將工廠預製好的鋼梁運抵現場再拼裝為一個整體,最後階段實施整體置換,這大大地縮短了斷路時間。”盧九章告訴記者,“在11次修改施工方案後,橋梁整體置換時間預計為24小時”。

  13日23時,三元橋換梁工程啟動。按照原定計劃,置換過程分為拆舊換新、橋面施工、收尾工程三個部分。舊橋主梁被切割後,通過兩台千噸級“馱運架一體機”整體馱出,新梁可以同時由這種機器馱入預定位置,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整體置換”。

  然而,和患頑疾動手術一樣,有些症狀非要等“開了刀”才會暴露出來。14日淩晨,拆除中央舊梁時,施工人員發現症害嚴重。

  “工程開啟前,我們給三元橋做了詳細體檢。但工程不可能沒有一點偏差。不可預見的東西太多,這個橋經過長期超負荷運營,等切開後發現中央舊梁狀況比預想的要差很多,經馱梁車試頂後難以整體安全托出。為確保工程實施的安全性,決定啟動預案——把舊梁切割成27個小段,分段運走。”盧九章説,這樣的調整增加了大量的時間,新橋入位只能順延。

  不過,在盧九章看來,“三元橋換梁已經前進了一大步。112小時紀錄是2011年創造的。如今,我們用了4年就縮短到了36小時。”

  15日18時,經過43小時連續施工,三元橋、京順路同時恢復交通。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在一個週末完成橋梁更新,這徹底解決了在特大城市交通咽喉地段橋梁更新與城市交通的工期矛盾。”

  鋼梁整體“挪移”到原橋墩臺上,9毫米誤差是如何做到的?

  “‘整體置換’提高了效率,但難點在於精確測控。要將54.9米長、44.8米寬的鋼梁整體‘挪移’到原橋墩臺上去,落下去的瞬間精度控制必須在20毫米之內。”盧九章説。

  在新橋梁進入預定位置後,盧九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初步測量,誤差控制在9毫米之內。

  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盧九章認為,“這裡面有很多高科技作為保障”。

  馱梁車相當於一把巨型手術刀,舊梁吊離、新梁到位全都依靠它的精準操作。在三元橋換梁工程中,使用了兩台馱梁車,靠一根連接在車頭部位的電纜實現動作一致。“這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和製造的集機械、電子、液壓技術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設備,具有操作同步、精度高、承載力強、升降能力大、運轉模式多樣的特點。”盧九章説,“雙車一體作業,這是保障精準的一個重要條件。”

  為了橋梁的精準定位,盧九章説,“一上一下”兩種定位至關重要,“天上用北斗進行定位,車上用光電導航進行糾偏。這樣的雙重保障可以確保新梁就位時精度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馱梁車自重216噸,長50米,寬5米,光輪胎就有96隻,最大頂升行程1400毫米,總體起升能力2200噸,行駛速度最高為每分鐘6米,車輛可實現原地360度轉向。雖然就1名駕駛員,但全程有20余人護航。在盧九章看來,“我們把入位速度降到了最低,讓精準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我們還設置了精確定位系統,把初定位的精度進一步提高,確保滿足設計要求。”盧九章説,“為把重達1300余噸的新梁整體精準馱運到指定位置,我們把原橋下路面進行了坡度調整,由最大2.7%的坡度降到0.7%,這樣就使一體機通過此路段時液壓懸挂始終在額定行程範圍內。”

  參與1984年三元橋建設的羅玲,是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國家級設計大師。在她看來,“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新橋在短時間內架設到位,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