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金鏈斷裂,福昌”猝死

  • 發佈時間:2015-11-16 09:29: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産業鏈中,處於中游的企業,上不上、下不下最為尷尬,其上下游企業一旦出現問題,身處中游都不能獨善其身,上下游企業同時受困的情況下影響猶甚。如今,整個手機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都進入了惡性迴圈,加之手機生産成本的持續上漲、塑膠成本上升、工人工資的上調及人民幣升值等大環境影響,導致福昌的資金越來越緊張,當融資越來越困難,又不能上市的情況下,最終導致了福昌的資金鏈斷裂。業內人士認為,福昌的倒閉,只不過是供應鏈公司倒閉大潮中的冰山一角

  上個月,福昌突然發佈公告稱,因資金鏈斷裂,現決定即日起停産,放棄經營……這是繼兆信通訊後,又一個倒下的電子業巨頭。福昌倒閉的消息一經傳開,立即在手機行業裏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員工和眾多的供應商紛紛表示震驚。

  然而,導致福昌猝死的真正元兇是誰?福昌面臨的危機到底緣于何故呢?

  轟然倒下

  福昌成立於1997年,是深圳的明星企業,主要生産手機殼的上蓋、下蓋、中框以及機頂盒配件,為中興、華為、TCL等手機廠商供應手機配件。在行業內,其基本屬於中上游的公司。

  在十一假期前,福昌上下一片繁忙,並沒有顯示出一點兒經營不善危機前的跡象。“七八兩個月,福昌總産值達1.6億元,其中工人工資僅佔兩三千萬元。10月,福昌還接了華為8000萬元的訂單。福昌倒閉前,我們自己也並不知情。”據福昌內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部門主管表示。

  然而,讓人感到蹊蹺的是,在福昌倒閉前,其管理層曾經向一些供應商放出福昌很快上市的資訊,之前的欠款也將很快結清,同樣感到奇怪的還有福昌的廣大員工們。

  過完了國慶節,中國人接下來期盼的就是新年。25歲的張武(化名)卻在這時候犯了愁:“這年還怎麼過啊?工廠此前一直都在生産,國慶節前還進了一批機器回來,怎麼突然就倒閉了?”

  張武正是福昌廠裏的配料工人,他和女友一起在這家工廠打工兩年多。工廠倒閉的消息讓他措手不及,公司被賬款拖垮了、老闆想去做房地産、3年內的員工賠償只有一個月……各種消息在那一刻鋪天蓋地地傳來。

  事實上,愕然的不止員工與供應商,還包括福昌的一些下游客戶。福昌是華為移動寬頻和家庭産品的部分結構件供應商,在華為整體採購份額中所佔比例很小。“此次福昌在未通知華為的情況下突然停産,對華為造成損失,華為已緊急調換其他供應商,會儘快消除對産品交付的影響。華為會對福昌停工後續事宜給予密切關注,同時也關注並理解福昌員工的訴求,希望福昌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好相關事宜。”華為某負責人表示。

  資金鏈斷裂成主因

  根據福昌貼出的公告,此次倒閉是由於涉訟、銀行收貸造成的。

  如果説有一些徵兆的話,那就是在2015年8月,10家供應商因拖欠貨款起訴福昌,涉及金額8000萬元。“福昌此前因長期拖欠供應商資金而引發訴訟,導致在銀行方面貸款更加困難。”一位福昌的供應商對外表示。

  隨後,福昌法人代表陳金色在10月8日與供應商進行電話溝通,稱目前福昌的銀行欠款約1.9億元,供應商欠款約2.7億元,公司現金缺口約8000萬元。“福昌的債主一大堆,資金週轉確實很緊張,拆東墻補西墻早已成了資金週轉的一種常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被福昌拖欠貨款最多的是深圳美麗華集團,約1000萬元;其次是廣東九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11萬元;被拖欠金額在500萬元左右的供應商有接近10家,被欠款2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供應商33家。“福昌成立18年來,拖欠貨款早已是家常便飯,供應商也是換了一撥接一撥。這次淪陷的供應商,大多都是近兩三年與福昌合作的。”多位供應商對外表示。

  雖然福昌作為手機行業的巨頭,其年産值很大,知名度也很高,表面上過得很體面、很風光,但事實上一直處於一種窘態中,活得並不光彩。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報告顯示:2014年福昌的債務情況已相當嚴重:2014年福昌營業收入4.59億元、凈利潤1905萬元,負債5.6億元。

  “此外,福昌在近期還被華為罰款1000萬元,故而目前資金鏈出了問題。”一位福昌的供應商對外表示。

  然而,表明上看福昌風平浪靜。但正如其一部分供應商所判斷的那樣:“暗流涌動!”早在倒閉前的2015年7月,陳金色就已經開始悄悄謀劃佈局,默默進行著資産轉移。

  事實上,除福昌外,陳金色名下還有福昌偉業供應鏈有限公司、深圳市眾創福興投資中心、深圳市匯智大成投資中心、福盛高科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2015年7月,福昌迅速地進行了股權變更,陳金色股權被稀釋到66%,而其名下的眾創福興和匯智大成,分別獲得了6%與3%的股權。目前深圳市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該案,但是法院僅凍結了陳金色所持有的福昌電子66%的股權。

  手機代工行業裏一直盛行的“賒銷模式”是個很大的行業隱患,尤其在利潤趨薄的市場環境下,資金週轉一旦出現困難,極易導致資金鏈斷裂。此前,勝華科技持續從聯建科技的撤資,就導致了後者破産;東莞兆信通訊的倒閉,更是因為資金週轉困難,最終導致了資金鏈斷裂。

  這對調整期內的製造業敲響了一記警鐘:要及時消化庫存,保證資金鏈的穩定,同時集中精力做好主業,確保資金回籠。一個企業光看利潤還是遠遠不夠的,資金鏈的穩定同樣重要,若資金流一旦出現問題,即便有利潤,早晚都躲不了倒閉的厄運。

  材料顯示,造成企業資金鏈緊張的原因主要有大量逾期擔保、融資結構不合理、資産價格泡沫破裂以及高財務杠桿與大量民間借貸。

  行業蕭條成背景因素

  而在福昌電子宣佈倒閉的同時,當日下午,從事手機模具和外殼生産的東莞京馳塑膠也宣佈破産。

  事實上,自去年年底開始,國內手機配件和代工等産業鏈企業的壞消息就不絕於耳。

  2014年12月5日,台灣勝華科技在東莞東城和松山湖的兩家子公司——萬士達、聯勝科技停産;12月9日,勝華科技旗下蘇州子公司聯建科技也陷入停産,3家子公司相繼解散近萬名員工;12月下旬,位於東莞望牛墩的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闆跑路,外界稱公司欠債1.35億元。

  2015年初,東莞兆信通訊傳出了企業倒閉遭到供應商圍堵的消息,兆信董事長高民自殺;9月8日,深圳鴻楷興塑膠製品發佈了一個不足50字的公告,宣佈倒閉。鴻楷興結清了員工薪酬,但留下214家供應商接近3500萬元拖欠貨款,目前沒有任何解決途徑。

  在每一次倒閉破産消息傳出後,外界都充斥著對中國手機産業鏈低水準競爭、行業環境惡劣的擔憂。如今的製造業已不再是10年前黃金時期——在成本大增,單價卻相比10年前還低很多。

  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手機代工廠面臨利潤微薄和生産經營模式暗藏風險等多重困境,很多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小型代工廠正面臨一輪殘酷的行業洗牌,産業寒冬已提前到來。

  “這也預示著,手機代工行業陷入了全産業鏈危機,處於中低端的代工廠還會出現倒閉現象,洗牌還會繼續。”一位業內人士如此分析。

  應該説,製造行業的整體蕭條是導致福昌倒閉的背景因素。針對行業頻頻出現破産傳聞,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已經到了最艱難的階段,廠商話題變得尤其敏感。行業裏,誰倒閉都不讓人感到意外。

  今年以來,許多單一形態的手機供應鏈廠商,已經走到了危機邊緣。“類似福昌這樣主打手機市場的塑膠五金供應商,大多屬於重資産模式,如果不能做到一線規模,或者成功上市,生存狀況將會越來越難。”一名手機行業的分析師表示。

  福昌破産關門的背後,數以千計的上下游供應商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公司作為消費電子外殼漆料供應商,在多家一級供應商破産中遭受賒銷未得到兌付,此次受到福昌債務影響,為避免危機的産生,公司已在進行裁員安排。”福昌漆料的供應商之一深煊華總經理周先生表示。

  事實上,福昌之所以轟然倒下,除資金風險控制的缺失、手機行業集體進入“寒冬”外,還源於其處於上下游間“夾心層”的尷尬。

  上下夾擊難以抵禦風險

  其實,在産業鏈中,處於中游的企業,上不上、下不下最為尷尬,其上下游企業一旦出現問題,身處中游都不能獨善其身,上下游企業同時受困的情況下影響猶甚。

  福昌就是這樣一家身處“夾心層”的中游企業,其上游有原材料供應商,下游則有眾多的手機製造巨頭。

  福昌作為代加工企業,處於産業鏈的中游,很容易受到上下游企業的“挾持”,如果不能快速向上游延伸,並購一些手機材料的供應企業,或快速向下游延伸,收購、參股一些大型的手機製造巨頭,如中興、華為等,其抵禦風險的能力就大打折扣。

  如今,整個手機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都進入了惡性迴圈,加之手機生産成本的持續上漲、塑膠成本上升、工人工資的上調及人民幣升值等大環境影響,導致福昌的資金越來越緊張,當融資越來越困難,又不能上市的情況下,危機迅速急轉直下,最終導致了福昌的資金鏈斷裂。

  福昌在行業內基本屬於中上流的公司,先後與華為、中興、TCL、先鋒、貝納通、德賽、三星等建立了合作關係。福昌係深圳明星企業,主要生産手機殼的上蓋、下蓋、中框以及機頂盒配件,為中興、華為、TCL等手機廠商供應手機配件,是華為、中興等廠商的一級供應商。

  事實上,珠三角手機設備行業非常發達,圍繞著華為和中興兩家巨頭,手機外殼企業也非常多。然而,隨著近些年市場結構調整和供應長期過剩,一些中低端廠商已經在競爭中被擊敗。

  福昌的倒閉,只不過是供應鏈公司倒閉大潮中的冰山一角。“福昌的倒閉很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引發下游多家供應商資金鏈斷裂,倒閉大潮還將進一步加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