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良種繁育合作社鹽鹼地上發芥藍制種財

  • 發佈時間:2015-11-16 05:32: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山東省高唐縣後辛村蔬菜育種戶張玉俄繁育的6分地大棚芥藍原種收穫35斤種子,並順利通過中國農科院驗收。中國農科院以每斤2000元的價格回收,讓張玉俄成功進賬7萬元。

  張玉俄今年為中國農科院培育了9個品種的芥藍原種,這是他繁育芥藍原種的第二個年頭。今年,繁育原種雖然讓他囊獲一筆不菲的收入,但因管理不善,今年産量有所下降。去年他繁育芥藍原種收穫60.8斤原種,收入12萬元多。張玉俄從事蔬菜育種已經有5個年頭,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露地上繁育蘿蔔、芹菜等種子,效益也比種普通糧食作物高出四五倍,後來進軍精細的大棚芥藍原種繁育,自己的育種路越走越寬。“今年元旦左右,我還會繼續繁育芥藍原種,有了前兩年的經驗,我相信我會越種越好的。”談到自己的制種路,張月俄信心十足。

  後辛村以及周圍村莊田地鹽鹼化嚴重,以前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時候,地裏産出效益很低,因此,這幾個村是附近出了名的窮“鹽鹼窩”。正是因為跟中國農科院合作繁育種子,才讓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

  2007年8月,于彩洪登記註冊了全縣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高唐彩虹蔬菜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先與農科院簽訂合同,直接到農科院領取種子,然後再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實行訂單生産,産品最後由合作社回收,統一由合作社送到農科院驗收。這种經營模式,合作社成了“大管家”,完全解除了村民“種出來賣不出去”的後顧之憂,激發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越來越多村民參與到蔬菜良種繁育中來。如今制種産業的發展,使鹽鹼地不再是阻礙老百姓經濟收入的絆腳石,反而成了創造財富的風水寶地。目前,合作社逐漸發展了267戶村民入社,輻射周邊11個村,種植面積500余畝。莊愛梅王良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