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謀創新,保交所“十三五”有望獲批

  • 發佈時間:2015-11-16 05:29:4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唐燁 張帥

  “上海自貿區 ‘金改40條'中,有七處政策針對保險業,看了覺得過癮。”上海保監局副局長李峰在談到自貿區的保險業新政時,掩飾不住內心喜悅,“新一輪制度創新,將進一步激發保險業市場深化改革開放的活力。”

  “十二五”期間,上海的保險業在“穩”中求“活”。一方面,上海正以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制度環境、突出的人才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落地。另一方面,上海保險業的規模日趨雄厚,在金融體系中的支柱作用不斷強化。截至今年9月底,在滬保險總公司54家,比2010年末增加9家,其中外資保險總公司28家;再保險法人公司3家,在滬保險資産管理公司6家。在滬保險仲介法人機構213家,比2010年末增加11家。功能性保險機構快速設立發展,總數已超過60家。今年前9個月,在滬保險機構保費收入為4311.21億元,佔全國總保費收入的22.64%;在滬保險業總資産2.41萬億元,佔全國保險業總資産的20.81%。

  “上海保險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保監會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援,離不開上海保監局監管制度的創新。”李峰表示。

  過去五年,上海保監局著力推進保險監管現代化,行業風險防範水準顯著提升。“一是建立完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建立風險導向的分類監管體系,形成符合上海市場實際、風險敏感度高的監管指標體系; 營造依法合規的監管環境,以産、壽、仲介費用管控等內控建設為抓手強化前端監管指引,以信訪投訴量化考核和案件交流合作為切入強化後端處置化解等。二是主動與司法以及其他監管部門合作,加強日常資訊交流和工作協調,建立健全相關聯動機制,合作妥善化解各類案件,成功處置應對各類風險案件,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靈活豐富監管手段技術。構建大數據智慧化反保險欺詐工作模式,進行風險預警、關聯排查、數據串並。率先建立了自貿區機構業務雙維度數據統計和風險監測模式。”

  在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方面,上海保監局大力促進市場規範程度顯著提升。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了地方性人身險窗口服務品質規範和機動車輛保險理賠(物損)服務品質規範標準。全面推廣糾紛調解模式,建立消費者保護常態機制。掛牌成立“上海市反保險欺詐中心”,構建政府指導、執法聯動、公司為主、行業協作四位一體反保險欺詐工作體系,等等。

  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特別是今年,上海保險業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了航運保險産品註冊制等三大重大改革,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通過與近期熱門的“網際網路+”相結合,航運保險産品實現了網上24小時註冊制。監管部門真正實現了由事前審批向事後監管的轉變。在探索保險仲介市場治理與監管創新方面,上海正式啟用了保險專業仲介機構股權資訊登記系統,並完成了276家保險仲介法人機構的初始資訊登記。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代表中國保險業成功加入國際海上保險聯盟(IUMI),標誌著中國航運保險跨出了與國際互認互通的關鍵步伐。

  “保險業的花朵已經綻開,‘十三五’期間會綻放得更加鮮艷。”李峰對保險業下一個五年的發展充滿信心。他介紹,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本地市場的作用,還要充分地帶動和輻射全國市場。“十三五”期間,籌備已久的保交所有望獲批,這將為全國保險企業的産品創新和資本運作搭建一個大平臺。此外,在航運保險和再保險領域,上海的保險企業也將逐步與國際對接,完善相關的産品服務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