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則下投資者如何打新?
- 發佈時間:2015-11-14 15:31:23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週五證監會宣佈IPO重啟的消息對本週市場産生很大影響,對未來市場也將産生深遠影響,因為這次IPO重啟,伴隨著新股發行制度一個重大改革--取消了以往的預繳款制度。
對新股發行,投資者第一反應是利空,但是,仔細研究這次新規則,可以發現這次IPO重啟,並不是利空,反而是利好。因為新規則將緩解市場的打新資金壓力,同時由於打新仍需要按照市值配售,因此實際上增加了場外資金對於股票的需求。
那麼,IPO新規則對市場會産生什麼影響?投資者該如何制定打新策略?
“解放”萬億凍結資金
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是20多年A股市場改革次數最多的制度,這次IPO重啟,又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改革,改的地方不多,但切中要害,可以説這次改革最符合實際。
綜合看有三大要點,最大的改革是取消現行的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在堅持目前網上按市值申購的前提下,網上、網下符合申購條件的投資者在提交申購申報時,無需按其申購量預先繳款,待其確認獲得配售後,再按實際獲配數量繳納認購款。就是説,申購新股不用先交錢,先用市值申購,等中簽了再繳款。
其次,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以簡化程式,縮短髮行週期。
第三,如果投資者中簽新股卻不繳款,約束制度是: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後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允許參與新股申購。
這3條裏,第三條是第一條的配套,可見,最主要的就是取消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這一改革也將影響深遠。長期以來,資金全額申購是A股市場新股申購的主要原則,這一制度的弊端是容易引發股市和貨幣市場的波動,因為每逢新股申購的時候,許多人拋老股買新股,造成市場的拋壓,引起股市不必要的波動,機構則到貨幣市場融資,引起回購資金利率大幅飆升。
據證監會數據,2015年發行的192家公司,網上投資者中簽率平均為0.53%、網下投資者獲配比例平均為0.22%。2015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發行時,凍結資金峰值最高為5.69萬億元,如取消預繳款,則投資者僅需繳納申購資金414億元。而此次IPO重啟後,申購時無需凍結資金,只在中簽後再交錢,這就相當於“解放”了萬億申購資金,對二級市場當然是個利好。所以,這次IPO重啟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和以往公佈新股發行投資者就恐慌不同,本週一大盤沒有下跌而是大幅上漲,上證指數一舉突破了3600點大關。
至於取消小盤新股申購的詢價制度而改為直接定價發行,也非常務實,因為詢價制度往往成為一種形式。詢價是成熟市場發行新股的一種最常見的模式,但很繁瑣,效率低,而中國股市的國情有所不同,比如目前新股發行,基本定價原則是20倍市盈率,看了招股書一般大家都能猜到發行價是多少,一些研究機構發佈的定價預測,往往與最終的發行價一分不差。這種情況下,詢價顯得毫無必要,而詢價拉長了發行時間,增加了發行成本,取消詢價,無論對投資者的申購還是對發行新股的企業來説,都是有利的,這是一個務實的舉措。
因此,本次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雖然規則改得不多,卻是最接地氣、最務實的改革,尤其化解了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的矛盾,對二級市場股市的走好具有積極意義。
中簽率預計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股按市值配售不屬於新鮮事物,2000年時A股就曾釆用過按二級市場市值配售新股的方法,並實行了多年,但效果不佳,後來被詢價制所取代。
這一次重啟新股市值配售,和15年前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區別主要是兩點,一是現在申購新股,需要投資者自己申報,如果有市值卻不申報,等於放棄了新股申購,證監會已經明確規定投資者不得委託證券公司進行新股申購。就是説,每逢新股發行,投資者還得在電腦上操作一次。而10年前的新股市值配售,不需要投資者進行申購,券商按投資者賬戶中的市值自動申報,搖號中簽後直接在賬戶中扣款。
這兩者的區別是,這次強調新股申購應為投資者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真實行為,所以,必須投資者自己申報,如果中簽買了新股出現虧損,當然也是投資者自己承擔。以前由券商操作,一旦出現新股破發,有些投資者就會找券商賠錢,説申購新股不是自己操作的,不承擔後果。同時,這次規定如果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後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允許參與新股申購,這種制約制度也是體現投資者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應該説,這些不同點更體現了市場原則,公平原則。
還有一個區別是,以前新股市值申購有多少市值就能申購多少號,但現在的市值配售市值太多也沒有用,因為新股申購有上限。這樣的好處是,儘管新股中簽率會降低,但不會太低。
因此,這次新股市值配售並不是15年前的簡單翻版,而是有所改進,更為科學合理。
當然,用市值申購新股,會造成申購新股的資金量比之前大很多,2015年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分別相比2004年增加了約30倍和27倍,這意味著有足夠市值參與打新的主體已大幅增加。那麼,中簽率會大幅下降,打新收益率會降低。以網上按市值配售的中簽率為例,2000年-2004年幾乎全部採用按網上按市值配售,中簽率不斷下滑,至2004年已下降至僅0.07%,遠低於2015年上半年網上平均中簽率0.53%。
由此,一些分析人士預計新股申購中簽率水準將會普遍降低,甚至低至0.01%,但新股上市之後的漲幅可能會普遍上升。
能否中簽主要看運氣
那麼,新規則下投資者如何制定打新策略?
筆者的建議是,順其自然,不用刻意追求新股,根據二級市場的走勢,該怎麼操作還是怎麼操作。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新股的中簽率預計會大幅下降,中新股和中彩票差不多,是個碰運氣的事情,只能順其自然,看自己的運氣了。反正不需要拋二級市場股票來申購新股,因此,只需要研究二級市場走勢,根據走勢決定操作,該買股票的時候買股票,該拋股票的時候拋股票。
申購新股的新規則,打擊最大的是一批“搖啊搖”的職業打新投資者,20多年來他們利用資金優勢申購新股獲得很高的無風險收益。他們一般不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去年開始實施的市值+資金的申購方法,已經對他們産生一些影響,但仍然有一定的優勢,他們雖然需要買入一些二級市場股票,但是,資金申購時由於資金量大,可以申購的股票數量多,中簽的概率還是比一般散戶要高。如今只用市值申購,他們的資金優勢無從發揮,因此,這批人要麼參與二級市場交易,要麼只能退出市場了。
這個新規則最得益的是中小散戶,中小散戶資金少,申購新股的時候,不僅要拋老股,而且還只能挑挑揀揀,無法申購全部新股。現在,不需要拋老股,同時大部分新股都能申購,截至記者寫稿時候,IPO新規則的具體方案還沒有出爐,但根據已有的規則來看,申購新股不需要很大的市值,因為新股都有千分之一的申購上限,比如,網上發行1000萬股,每個投資者最多只能申購1萬股,按1萬元市值申購1000股來看,只需要10萬元市值,多了也沒有用。同時,現行規則市值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如果同時發行10隻新股,那麼,10萬元的市值可以同時申購這10隻新股。由於目前發行的新股以中小盤居多,因此,一般來説每次申購新股有20萬左右的市值就夠了。當然,滬深市值分開計算,需要兩邊都要有市值,但總體上所需市值並不高。
這也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市值最多的“國家隊”會不會申購新股的問題,7月份股災時候,證金公司出手“救市”,買入大量股票,目前持股集中在證金公司、匯金公司以及基金資管計劃這三大主力中,持股市值超過萬億,是目前A股市場上流通股最大的主力。從規則上説,這些機構也可以申購新股,但筆者認為不會,原因是申購新股有上限,市值多了沒有用。申購新股是按賬戶計算,賬戶中所有股票市值合併計算,每個賬戶申購每個新股只能申購一次,所以,證金公司如果有2000億的市值,其申購新股的數量與20萬市值的散戶一樣多,能否中簽也要看運氣,所以,申購新股並沒有什麼意義。
而基金等其他機構同樣如此,這些機構基本上只會參與網下申購,而不會在網上與散戶爭奪新股。所以,IPO新規則最有利的是中小散戶,他們可以申購新股的數量會大大增加,雖然中簽率下降,但一旦中簽,資金量少的散戶,收益率會大大高於資金多的大戶。
從申購程式看,和以前差不多,取消預繳款後,詢價、定價、配售等其他環節基本保持不變,新股發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向網下投資者詢價並定價或直接定價;第二,網上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系統按市值申購,網下投資者通過網下發行電子平臺申購,網上、網下投資者在申購時無需繳款;第三,網上投資者通過搖號中簽的方式配售,網下投資者按比例配售;第四,投資者按其實際獲配的數量繳納資金。
因此,新規則對散戶來説,操作上沒有很大變化,不需要為籌集打新資金而犯愁,投資者可以把精力更集中于二級市場股票操作,至於打新股只是一個捎帶的事情。
首席記者連建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