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玉米豐收遭遇價格低谷

  • 發佈時間:2015-11-14 02:32:55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

  “今年玉米收成很好,價格卻很低,除去各項成本一畝地剩不到400元錢。”11月1日,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寶先對記者説。

  李寶先種植了20畝玉米,畝産量達到685公斤。10天前,他把玉米賣了,每公斤1.64元,一畝地收入1123元。

  李寶先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玉米種子要50元,化肥尿素150元,機器收割50元,粉碎秸稈50元,耙地50元,再加上澆水、施藥等,每畝地投入的成本約為450元。流轉土地每畝為600元,因為可以種植小麥和玉米兩季作物,平攤下來,玉米每畝流轉土地的費用為300元。

  今年我國玉米臨時收儲掛牌收購價格進行了下調,確定為每公斤2元,比去年臨儲價格每公斤調低了0.26元,這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

  “玉米臨儲價格的降低,直接影響了種糧農民的收益。”長期在壽光收購玉米的齊玉山説。

  由於前幾年玉米臨儲價格連年上升,“只漲不跌”預期增強,不斷刺激農戶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去年玉米價格高時,每公斤到了2.4元。我就把6畝地全種上了玉米。”臺頭鎮邢家茅坨西村邢恩美説。

  由於玉米收穫得早,邢恩美在9月下旬就把玉米賣了。“當時1.88元每公斤,收入還算可以。”邢恩美説。因為壽光北部乾旱,往年只澆一遍水的玉米地,今年竟然澆了3遍,增加了種植成本。好在是自己的地,扣除成本,邢恩美家的玉米每畝還能剩下400多元。

  今年玉米價格為何突然下跌?齊玉山認為,一是受國際糧價的衝擊,二是養殖行業萎縮,三是國家收購政策的調整。

  據齊玉山介紹,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優質進口玉米,入境後價格仍比國內同等品質玉米低接近1/3,這讓不少大企業選擇了進口玉米。同時,養殖行業的低迷也導致對玉米需求的大幅下降。

  “種玉米想要賺錢,要通過精細化種田控製成本。”壽光市農業局局長楊維田説,目前農民化肥利用率不足1/3,既污染又浪費。科學地施肥施水,科學地栽培,能大幅降低成本。同時,玉米比傳統收穫時間推遲10天左右,儘量晾曬好,提高籽粒品質,才能賣個好價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