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武兼修 方得精髓

  • 發佈時間:2015-11-13 06:36:4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僑都武俠榜之六踭逼打拳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嚴建廣

  “後腳之踭對尾闆,立如平準直線垂,開靈前足重心後,乃字鉗形沉氣栽。”這不是一首古詩,而是江海區外海獨特拳種之一——六踭逼打拳的馬法口訣。

  “如果一個人文化知識比較少,要想真正領會這些句子所包含的意思還真不容易,也難真正領悟六踭逼打拳的精髓。”六踭逼打拳代表人物陳國好説,“六踭逼打拳是從皇宮內家拳演化而來,只有文武兼修,才能掌握六踭逼打拳的精髓,也才能學精該拳。”

  來源:源自皇宮內家拳

  “外海六踭逼打拳和外海太虛拳屬於同源同宗不同流的武術拳種;”説到六踭逼打拳的來源,江海區外海街道辦文化站陳站長告訴記者,“兩個拳種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太虛拳剛少柔多一些,而六踭逼打拳則剛多柔少一些。”

  六踭逼打拳代表性人物陳國好告訴記者,該拳以特有的座山馬步為基礎,其形像“乃”字,所以,又稱乃字馬,技法獨特。

  據陳站長等熟悉六踭逼打拳的人士介紹,兩種拳最早合稱為六合六踭逼打花拳,自宋代張三丰到廣東新會伍榮羽,歷經數百年傳承。在江門,歷經傳承,最初的“六合六踭逼打花拳”發展為外海太虛拳和六踭逼打拳兩個拳派。“兩派均以伍雪波(又名伍德文)為宗師,但發展思路不一:外海太虛拳主柔和,柔中帶剛;六踭逼打拳主剛猛,重視武術的‘技擊’本質。”陳站長介紹説。

  據傳,六合六踭逼打花拳原為皇室內家拳,外海人伍榮羽在清朝咸豐時進京,因會醫術而與咸豐帝的皇叔結緣,後來伍榮羽在皇宮生活四年時間,其間,皇叔親自教授他該拳術,伍榮羽回鄉後,將該拳術在家族內傳授,到了伍雪波才開始把拳術教授給外海鄉親,並經由僑胞外傳,該拳術因此得到廣泛傳播,所以伍雪波被稱為太虛拳和六踭逼打拳宗師。

  特點:“學三成打對方十足”

  外海六踭逼打拳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剛柔並濟是六踭逼打拳的顯著特點,內家剛拳以運氣為主,先落丹田後足心;行氣如九曲珠,發勁如放矢,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極柔軟而後極堅硬;形象點來説,該拳術講求要發腰勁,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而該拳術在形態上體現明顯的就是座山馬,技術特點最明顯就是“逼”字,所以,拳經首頁便寫著“以逼為妙”。

  該負責人介紹説,由於技法獨特,沒什麼人知道招式和打法,所以過去的前輩學了這套拳術後去和人打架,對方根本沒想到會這樣打過來的,學六踭逼打拳的人雖然功夫沒有練到十成,卻可以將對方打敗;“當時有句話説‘學三成打對方十足’就是這個意思,那時六踭逼打拳在外海名氣非常大。”他説。

  而伍雪波的弟子之一陳允恭在1968年,為遵循師囑,獨自整理六踭逼打拳和棍法資料,編製成六段拳譜以及六十四式八卦棍法,以便於教學之用,還創作了大量的歌訣來解析拳術棍術的關鍵點,最終記載在《秦燈留痕》中。

  傳承:易學難精 後繼乏人

  據了解,在上世紀70年代,外海當地還有練武的習慣,而習武基本都是學習洪拳蔡李佛,伍雪波把六踭逼打拳教了給徒弟後,徒弟也繼續教給其他鄰里。但六踭逼打拳屬於內家拳術,易學難精,堅持鑽研拳術的人日漸減少,大多只學了部分的套路和散手,六踭逼打拳的傳承開始變得不完整。

  “如果一個人文化知識比較少,要想真正領會這些句子所包含的意思還真不容易,也難真正領悟六踭逼打拳的精髓。”陳國好説,“六踭逼打拳是從皇宮內家拳演化而來,只有文武兼修,才能掌握六踭逼打拳的精髓,也才能學精該拳。我們當時跟師傅學習,還專門準備一個筆電,每天都要先學習口訣、拳法,熟悉之後,才練武。”

  “目前,在外海真正精通六踭逼打拳的可能只有陳國好一個人了;”外海六踭逼打拳協會負責人説,“為了傳承六踭逼打拳,他在退休後專門回家鄉向人們免費傳授該拳,希望能把它傳承下去。”

  據了解,陳國好是陳允恭的弟子,後來移居澳門,是目前極少數還完整掌握六踭逼打拳精髓的師傅。陳國好在1970年10月,開始跟隨陳允恭學習六踭逼打拳,每晚陳允恭會在黑板上寫上要教授的內容,並講解其中的內容,然後才開始教大家練拳,每晚只教授一到兩招。陳國好每晚都認真記錄,練拳時刻苦鑽研,且悟性非凡,深得陳允恭讚賞,對其教導也特別仔細;他當年的習武手稿依然保留至今,填補了六踭逼打拳傳承中很多缺失了的內容。2014年在澳門退休後,陳國好特地放棄了休閒的生活,獨自回來外海居住,目的就是希望傳承好六踭逼打拳這一珍貴武術。

  該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現時在外海街道、文化站、五邑大學和外海鄉親的熱心幫助下,成立了六踭逼打拳協會,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完整地傳承六踭逼打拳這一珍貴的地方特色武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