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尚待進一步激活

  • 發佈時間:2015-11-13 05:38: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4個和0.9個百分點。這一水準更明顯高於全年12%的貨幣增速目標。

  與M2增速上升形成對比的是,10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數據比上月大幅回落。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767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8523億元和1770億元。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136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與9月份的1.05萬億元水準相比,出現明顯下降。

  M2增速略有攀升,緣于去年底以來央行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去年11月以來,央行多次降準、降息,並配合公開市場操作和MLF等貨幣政策工具,營造了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環境,不僅有助於對衝外匯佔款持續減少帶來的基礎貨幣缺口,更助力了經濟穩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10月末M2保持在13.5%左右的增速實屬意料之中。他認為,降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貨幣乘數,提高了貨幣創造能力。基礎貨幣缺口的逐漸填補,加上貨幣乘數提高,確保了M2增速維持在13%以上。

  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數據的雙雙回落,一方面源於季節性因素,另一方面也與實體經濟下行壓力有關。“四季度的貸款投放一般都小于前三季度的平均規模。”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10月還受到國慶假期影響,導致信貸規模出現季節性波動。此外,9月份信貸增速較快,提前釋放了一部分項目,導致10月份可貸項目不足,這也使得信貸規模出現明顯下降。

  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數據的低於預期仍然與實體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反映出當前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不足。連平認為,10月數據顯示出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降息、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很大程度上還無法快速地與不景氣的融資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導致實際信貸投放縮量。此外,從信貸結構上看,短期貸款負增長,票據融資大幅回升,約68.47%的中長期貸款仍佔新增貸款的主要部分,這説明目前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中長期項目依賴較大。同時,短期項目尚未完全激活,顯示出企業經營壓力不減。

  “總體來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企業融資需求激活緩慢,穩增長仍較為依賴前期有計劃的中長期項目實質性落地。”連平認為,由於金融數據在10月份的季節性特徵較為明顯,預計11月份各項數據會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如果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能夠企穩,降準降息所釋放的信貸投放能力向真實信貸需求轉化效率將會提高,M2增速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從政策層面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將步入轉型發展關鍵時期,貨幣政策需要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等多目標之間的關係。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下一步需要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方面發力,通過改革和創新為中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短期內,發揮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年底前用好財政資金,增加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繼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和完善基礎貸款利率(LPR)與市場利率的聯動機制,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此外,還應利用好金融杠桿促進産業和企業間並購重組以及銀行不良資産化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