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自救: 紙媒變革之路在何方?
- 發佈時間:2015-11-12 07:22: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上周宣佈,鋻於已把《國家地理》雜誌七成股份售與媒體大亨魯伯特·默多克,將在11月內裁員9%近2000人。
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國家地理》雜誌易主,折射出網際網路時代紙媒雜誌的生存困境。行業巨頭美國《時代》週刊也在苦苦掙扎。面對新媒體競爭、廣告銳減、鉅額負債、股價低迷,它急於扭轉頹局,實現自救。可是,路在何方?
【從34樓到2樓】
自亨利·盧斯創建時代公司以來,在其92年曆史上,主編辦公室一直位於時代-生活大樓第34層,鑲嵌著木地板,有專用衛生間,從窗口能看到洛克菲勒中心全貌。如此開闊的視野象徵著這家出版企業的榮耀和權力。
去年4月以來,主編辦公室挪到了2樓,不僅裝修簡陋,而且只能看到公共自行車站點和清真食品餐車這樣的街景。為了節約成本,公司關閉了第34層,高管們被趕到從前的會議中心辦公。公司計劃明年徹底放棄位於市中心的總部大樓,搬到相對便宜的曼哈頓下城。
辦公室的今昔對比反映了公司的經濟現狀。這家全美最大出版企業旗下有約90種雜誌,包括《時代》《財富》《體育畫報》《人物》《InStyle》等。眼下,這些雜誌仍産生可觀的現金流:《InStyle》的廣告頁超過康泰納仕的《Vogue》,《人物》去年收益超過6億美元。
儘管公司聲稱,旗下雜誌沒有一家虧損,但收益自2006年以來下降了65%。其中,王牌雜誌《時代》在過去5年裏,廣告頁減少了一半。《人物》的銷售情況也在不斷惡化,去年的報攤零售額下滑了12%,新聞預算削減了一半。
裁員幾乎成為每年的例行公事。過去4年裏,時代公司更換了3名首席執行官,其中有9個月甚至出現空擋。
母公司時代華納集團首席執行官傑弗裏·比克斯對時代公司的運營十分不滿,認為它嚴重拖累了時代華納的股價。去年6月,他將該公司從集團剝離,成立新公司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幾天后,比克斯的戰略似乎起了作用。媒體大亨魯珀特·默多克出價80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集團,比市值溢價20%。時代華納拒絕了這一“鯨吞”計劃,很多人因此相信,時代華納仍有可為。
但對時代公司來説,這次分拆方案十分粗暴,讓人感覺遭受背叛。時代華納讓新公司背負了13億美元債務,並要求它就當年收購英國出版商IPC支付母公司14億美元,同時母公司還保留了盈利網站CNN財經和快速發展的線上體育媒體Bleacher Report。
“時代公司沒有得到絲毫尊重,連個屁都沒有,”一名資深編輯忿忿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默多克去年將集團業務一分為二,對其中的出版業務給予18億美元的現金支援。
“時代公司就像伊拉克,正處於災難性境遇,”一名前高管如此感慨道。
【老年二人組】
誰願意接手這樣一家困難重重的公司呢?比克斯先是找到時代公司前首席財務官邁克·科林根史密斯,遭到拒絕。去年夏,他找到喬·裏普。
裏普1985年入職時代公司,一路做到時代華納集團首席財務官。2004年離開集團後,他一直扮演公司“消防員”的角色。2008年,期刊註冊公司瀕臨破産,他臨危受命,擔任公司主席,大幅削減成本,投資數字領域,並與對衝基金開展合作。
“我沒有就讀世界一流學校,”畢業于曼哈頓學院的裏普説,“有人告訴我,如果想擁有一份有意思的事業,就得做艱苦的工作。”在他眼裏,時代公司就是這樣一份“艱苦的工作”。
裏普打算顛覆盧斯一手創建的企業文化,但遭強大阻力。“重返時代公司後,我發現這裡近8000名員工都在説‘不’,沒有人願意説‘是’。”
去年夏,他邀請時任總編瑪莎·尼爾森到家中做客,説他正在考慮撤除總編一職,改設首席內容官。這樣一來,編輯們將不再向尼爾森彙報,而是為出版商工作。如此結構調整意味著公司將摒棄由其開創併為之驕傲的“政教分離”理念——新聞和運營分開。這一想法當即遭到尼爾森反對。
不久,裏普又邀請諾曼·珀爾斯坦一起吃早餐。珀爾斯坦時任Bloomburg LP首席內容官,他認為總編職責太寬,編輯們事無巨細都要得到總編認可,致使他們永遠長不大,這一觀點與裏普不謀而合。因此,當裏普向他發出要約時,他“只想了5秒鐘”就答應了。
當裏普通知尼爾森她將被一名首席內容官替代時,尼爾森問是誰?她想當然地認為會是從某個新創企業挖來的具有新媒體思維的後生。
“是諾曼,”裏普回答説。據傳尼爾森當即一陣狂笑:“諾曼?真的嗎?”
裏普62歲,珀爾斯坦71歲,這對“老年二人組”扛起了時代公司的未來。在上一輪網路公司浪潮中,裏普在時代華納集團中是出了名的“懷疑派”。當集團一名高管稱他為“舊媒體人”時,他回擊道:“你們這些新媒體人就等著破産吧。”
可如今,無論裏普還是珀爾斯坦都表示,他們對數字媒體深信不疑,時代公司需要順應潮流。“如果你有一間教堂,可無人問津,那有什麼用呢?”裏普説,“我邀請諾曼回來與我聯手,而不是來自某個網站的毛頭小夥,原因之一是他了解時代公司的傳統。而且我們明白,我們需要改變。”
【變成啥樣?】
裏普在接受首席執行官一職時説,時代公司需放棄自視為一家雜誌社的思想。那麼,它應該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
裏普認為,它將成為視頻領域中的佼佼者。目前,它支援網站120Sports,開通了體育、名人和商務等多個頻道。裏普還希望拓展電子商務、會議和活動等業務。
珀爾斯坦則欣賞《福布斯》的“用戶生産內容”模式,支援“天然廣告”,即經營贊助商需要的內容,但看上去好似編輯部的自主策劃。他表示,自己最希望收購的企業是LinkedIn。
裏普從大西洋媒體挖來負責數字運營的司考特·黑文思認為,時代公司需要建設“下一個Gilt(美國閃購網站),下一個臉譜”。他説:“我們必須投資未來,擺脫雜誌公司的枷鎖。”
可上述言論並沒有消除人們的疑慮。新近離開公司的一名編輯説:“他們宣告了紙媒的死亡,匆忙結束雜誌業務,但並不清楚公司要變成哪樣。”
鋻於公司債務幾乎是盈利的2.5倍,公司內部普遍預計將大幅削減預算。而裏普的財務背景也引發猜測,公司有可能經過一番粉飾後被出售。
裏普否認了這種猜測,稱這份工作將成為“扭轉乾坤”的經典案例。他的偶像是盧·格斯特納,這位IBM總裁成功地將一家垂死的主機生産商轉型為迅速成長的技術服務公司。
珀爾斯坦則堅稱,尋找新的收益模式不會傷害公司的新聞業務,“不變的是對編輯獨立和公正的承諾”。
公司前資深編輯丹·奧克倫特卻不敢茍同:“如果一家出版公司擁有80年傳統,如今要改變它,一定得有一個理由。我看到的全部理由都是對編輯獨立的威脅。”
持同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對此珀爾斯坦無不妥協。“我喜歡爭論,”他説。他堅信結束“政教分離”的決定是正確的。“在數字、視頻和新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編輯工作和商業運營之間的密切協調非常重要,”他説,“我的意思是,我們不是一個文化擺設。我們努力為股東和客戶的最大利益服務。”
【何以自救?】
線上新聞蓬勃發展,紙媒廣告持續下跌,在這樣的夾縫中苦苦掙扎的傳統媒體絕非時代公司一家。但是,作為超大集團下的一個部門,時代公司在大規模投資數字領域方面阻力重重。
美國線上和時代華納合併之初,時代公司的業務還不錯,時任首席執行官安·摩爾試圖將時代公司分拆上市,但遭時任時代華納集團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帕森斯拒絕。一名前公司高管説:“我們就像一個傻傻的小殖民地。”
2009年,時任時代公司體育部編輯特裏·麥克唐奈嘗試涉足數字領域。當時,有傳言説蘋果公司有一款“天才設計”可以拯救時代公司的雜誌業務,而麥克唐納和設計公司奇跡工廠合作,開發了《體育畫報》平板電腦雜誌模板。他先行在網上做了三分鐘産品展示,引起媒體轟動。
據説喬布斯對時代公司先於自己發佈平板電腦雜誌模板非常不滿。他對時代公司高管説:“我認為此舉很蠢,非常蠢。”從此,雙方合作驟然降溫。後來,《財富》雜誌關於蘋果公司股票期權回溯醜聞的報道更是徹底斷絕了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比克斯對時代公司的表現越來越不滿意,接連更換了幾位首席執行官,但不見起色。2013年秋,裏普接手時代公司。他上任後燒的“第一把火”是完成一項傳統交易:收購美國運通出版公司。不過,很快他就組建了一支團隊開拓數字領域。
科林·博德爾是裏普從亞馬遜公司請來的首席技術官,他正積極打造“快速應用開發實驗室”,以便推出新內容産品。
《體育畫報》電子版的成長速度已經超過印刷版的下跌量。用該刊編輯保羅·菲赫滕鮑姆的話説:“我感覺在很多方面我們是一家新創企業。”
2014年5月,時代公司曝光了兩部翻拍的系列劇,6月收購了線上應用Cozi,接著又啟動多個面向技術迷、青少年、新婚夫婦和老年人的數位産品。
如此就能實現自救嗎?最新公佈的公司二季度財報顯示,紙媒廣告收入又下降了6%,報攤零售額下降了13%。電子廣告收入倒是增長了12%,達到7400萬美元,但對於一家全年收入34億美元、年償債額500萬美元的公司來説,這點增長微不足道。
有分析認為,即便公司戰略計劃中的視頻、應用和會議活動等均得以實現,所得利潤也很難滿足股東的期待。
股價和債務壓力讓裏普不得不聚焦當下。他説:“現實是,紙媒雜誌終將死去,如果我們不讓公司轉型,就會有別人做這事。如果我們做不好,就玩完了。”(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