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利中小企業融資
- 發佈時間:2015-11-12 06: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長遠看,恢復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有助於激發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力;有助於優化我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也有助於降低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風險
近期,中國證監會明確了IPO重啟的時間表,並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政策措施。《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多位業內專家。
專家認為,在A股市場信心逐步修復之際,重啟IPO、恢復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有利於積極穩定、修復和建設市場,對推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降低經濟運作風險等也有積極意義。
更便利中小企業融資
針對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將在年底前分批發行,南方基金投資總監史博認為,當前股票市場已進入自我修復、自我調節階段,這28家公司以中小盤股居多,募集資金規模總量在100億元左右,相對於目前滬深兩市逾40萬億元的流通市值、每天上萬億元的成交量而言,規模並不算大。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政策措施還擬規定,除有老股發售安排、對老股有鎖定期要求的情形,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
“小盤股直接定價發行,有利於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發行效率,使中小企業能夠快速進入資本市場,這對創新、創業型企業而言是個利好。”史博表示,中小企業更便利地進入資本市場,一方面能獲取發展所亟需的資金,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另一方面也能産生品牌效應,提升公司信用水準。
“IPO重啟給了企業創始人將企業做大做強的動力,使得那些初具規模的企業能夠依靠資本市場的功能和力量,進一步擴大生産、提升經營水準。”招商證券副總經理孫議政表示。
孫議政認為,目前IPO仍是國內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資金實現退出的主要渠道。IPO重啟將使得這些機構更願意加大投入“孵化”中小微企業,實現投入和回報的良性迴圈。更重要的是,天使投資人和以股權投資為主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助於優化我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中信建投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國“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目前發達國家的直接融資比重已從20年前的60%左右逐步在增長,美國最高曾達到82%。目前,我國直接融資的比例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IPO重啟、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符合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大勢。
史博表示,大力發展IPO及其他股權融資,是激勵企業創新的最佳方式。只有長期健康穩定的股票市場,才能吸引更多的股權投資者為我國的創新、創業提供充足資金,才能使創新、創業型企業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援,為社會投資者投資股權創造條件。
隨著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進入我國資本市場和原有“殼資源”估值去泡沫化,A股上市公司的結構將得到優化和完善。“宏觀層面的産業結構調整最終會體現到微觀層面企業的結構調整,A股上市公司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整個宏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申萬宏源證券副總經理趙玉華表示。
在趙玉華看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比,更具有分散風險的優勢,更能通過市場的動態定價機制等促進企業並購和存量資本調整。“IPO的重啟,可更好地適應高新技術産業、輕資産服務業的融資需求,促進行業領先企業以超常規速度發展,並通過企業並購等方式促進産業的重組和升級。”
由於目前我國經濟主體資産負債率已處於較高的水準,繼續加杠桿空間有限。在業內專家看來,重啟IPO,將有助於帶動以股權投資為主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拓展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和促進大型企業轉型升級,這對降低國民經濟整體杠桿率水準、降低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風險也有著重要意義。(經濟日報記者 何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