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多措並舉解決賣糧難 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

  • 發佈時間:2015-11-11 22: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丁棟) 隨著今年中國秋糧再獲豐收,糧食産量“十二連增”已成定局,面對庫存大幅增加、價格下降,如何防止“糧賤傷農”成為問題,11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多措並舉,穩定糧食生産、增加種糧收入,通過做好收購、消化庫存、改革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等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

  對於當前中國糧食市場的供需形勢,專家以“三高”概括,即糧食産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高,受供應大於需求影響,三大糧食市場價格連續下跌,嚴重影響農民的收入。與此同時,國內糧食生産成本越來越高,國家保護價格收購政策面臨較大壓力,相對於國際市場的較低糧價形成了“堰塞湖”。

  對於糧食庫存大幅增加的原因,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過去幾年,國內糧食價格偏高,社會對價格的高預期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産的積極性,再加上國家鼓勵培育新興主體,許多大戶、資本紛紛投資開發農業,導致了現在的産能嚴重過剩,“賣糧難”成為種糧農戶遭遇的普遍問題。

  為保障種糧農民利益,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於抓好秋糧收購作出部署,要求加大倉儲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在建糧庫和維修改造進度,按需追加跨省移庫計劃,加大北糧南運,抓緊出臺鼓勵加工企業入市購糧政策,嚴查“打白條”、壓級壓價,防止“賣糧難”。

  在加大收購力度的同時,消化現有庫存成為提高糧食産值、增加倉儲能力的有效辦法,專家指出,受益於糧食原材料的供應充足,食品飲料、飼料加工、畜牧養殖等産業將擴大加工能力,延伸産業價值鏈,促進糧食消費水準的提升。

  會議提出,推動南方挂坡地退耕還林,推進休耕及玉米與大豆輪作,擴大“糧改飼”試點範圍,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在李國祥看來,當前糧食供求偏松的形勢下,適當調整糧食生産能力,對一些不適宜糧食生産的耕地實行休養生息、退耕還林等,有助於保持農業的生態功能,保持糧食生産能力的彈性。

  長期以來,由於主要農産品臨時收儲價和最低收購價不斷提高,糧食價格與國內市場供求和國際市場價格的背離越來越明顯,專家指出,改革農業補貼和農産品價格政策是反映市場供求、實現合理糧食價格的根本舉措,改革的原則是糧食價格的形成應當貼近市場,同時兼顧生産者的收益。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明年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專家指出,糧食價格的形成機制將按照“價補分開”的方向實行改革,更加貼近市場,搞活市場流通,增強市場活力,同時,對生産者採取直接補貼的方式,更好保護種糧農戶的積極性。(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