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推進“網際網路+農業”不是“做盆景”

  • 發佈時間:2015-11-10 12:14: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農業標準化和資訊化。目前各地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農業”為農業資訊化注入了新鮮生機和蓬勃動力,智慧農業、數據農業的美好前景已經顯現。

  網際網路技術對農業全方位的滲入,為我國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機遇。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與前兩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錯失了現代化的發展良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農業在機械化、化學化、工業化方面雖有所成就,但總體仍落後於美日歐等發達農業經濟體數十年時間。今天,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農業”,有望成為農業資訊化的催化劑,為中國農業搭上以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為特點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歷史列車、趕超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但必須要看到,“網際網路+農業”不是政府和企業給農戶拉根網線就能“一加了之”。目前的一些網際網路+農業項目,具有一定的政府色彩、“盆景”特徵,對於大多數農戶而言,把網際網路技術植入農業生産、流通、銷售等環節,面臨著技術滯後、基礎設施缺失、人才匱乏、資金短缺等問題。此外,網際網路+農業是以農業資訊化、機械化、市場化為前提,目前我國很多地區農業現代化水準依然較低,整體推廣難度有待時日。

  推進“網際網路+農業”不是“做盆景”。展望“十三五”,“網際網路+農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讓“盆景”成為“風景”,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我國“網際網路+農業”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路線圖,明確不同階段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實施重點、關鍵技術和保障措施,統籌解決好“網際網路+農業”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

  讓“盆景”成為“風景”,還要做好具體路徑規劃。在流通環節,在物流等基礎設施發展較好的地區,可大力推廣農村電子商務;在生産、養殖環節,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成本過高、設備太貴,在物聯網技術實現量産之前,可先從經濟效益較好的設施農業推廣,在測土施肥、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上先用起來。

  讓“盆景”成為“風景”,還要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來看,技術和資金是阻礙網際網路農業做大做強的主要障礙。這就需要在國家層面對網際網路農業企業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力度,讓“網際網路+農業”有人做、有錢做,讓網際網路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