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食用菌綠色栽培質優價高

  • 發佈時間:2015-11-11 08:30: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針對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秀珍菇、雙孢菇、茶樹菇、草菇、平菇、竹蓀,通過統一供種、場地選擇、環境調控、配方優化、工廠化製作培養料、多品種輪作等技術措施,對栽培全程的病蟲害防控採取物理、生態防控,必要時施用生物源安全農藥或經過登記的食用菌專用農藥,確保産品的安全,可明顯提高産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菇農經濟效益,技術成熟,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通過對食用菌生産程式的科學規範操作,在栽培過程中重視病蟲害的綜合防控,做到物理預防和生態預防為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為輔,實現無公害和綠色標準生産,提高産品的品質和安全水準。病蟲害防效可提高20%以上,生産效益提高10%以上。

  防治病蟲害的核心技術:1.“小環境控制+成蟲誘殺”技術。針對鋼架大棚冬天保溫、夏天降溫的需要,以60目密度的防蟲網圍罩大棚,加誘蟲燈或粘蟲板誘殺棚內成蟲,控制食用菌蟲害數量。60目密度防蟲網在夏季圍罩大棚後,既通氣又能霧化雨水,增加大棚的濕度;棚頂不需覆蓋薄膜,僅需加蓋兩層遮陽網或草簾即達到遮陰的作用,需保溫時在防蟲網上覆蓋薄膜即可。

  2.“黃板監測+成蟲誘殺+生物製劑”技術。磚混蘑菇房和露地小拱棚、大型毛木耳或秀珍菇菇棚,均以降溫通氣為基礎建造,防蟲網覆蓋易影響通風效果,成蟲易飛入菇棚産卵為害。鋻於無小環境控制的特點,以誘蟲黃板監測蟲害種類和蟲害世代週期,選擇在成蟲的羽化期開啟誘蟲燈誘殺成蟲,根據誘蟲黃板上的成蟲量資訊,掌握在成蟲的羽化始期對室內的菇床或菇袋噴施生物製劑Bt,初孵化的幼蟲取食毒蛋白後中毒死亡,5~7天后顯示出藥效。

  3.“黃板監測+生物製劑+安全性藥劑”技術整合。對於田野山坳栽培香菇、靈芝等食用菌的地棚,在無電源使用誘蟲燈時,可採用誘蟲黃板+生物製劑Bti+安全性藥劑的組合方式,多項措施結合控制害蟲為害。藥劑可選擇使用具安全低毒的甲阿維菌素、菇凈或滅蠅胺殺蟲劑,多種藥劑輪換噴施,防止出現抗藥性,可有效控制蟲害發生。

  4.病害防控以熟料滅菌無菌接種為主,生料栽培品種培養料需經充分發酵,利用生物發酵産生的高溫殺滅病源物,進一步減少和消滅培養料中的病源,為栽培出菇期的菇體安全打好基礎。

  其配套的技術:1.合理選用栽培季節與場地。出菇期與當地主要害蟲的活動盛期錯開,儘量選擇清潔乾燥向陽的栽培場所。清除栽培場所周圍50米範圍內水塘、積水、腐爛堆積物、雜草,減少病蟲源。

  2.合理選用配方。栽培配方應以菌絲容易吸收轉化、但又不利於蟲體寄生的培養基。適當減少糖用量或根本不用糖,適當增加木屑等用量。減少配方培養基中的水分控制雜菌污染,促使菌絲正常生長和及時出菇,提倡使用工廠化生産培養料和菌包。

  3.多品種輪作。採用害蟲種類差異大的菇種輪作或菇菜輪作,尤其在某種病蟲害高發期選用該病害蟲不喜歡取食的菇類栽培出菇,可使區域內病蟲源減少或消失。

  4.選用抗病品種。雙孢蘑菇建議選用W2000、棕蘑5號等抗疣孢霉病菌株;香菇選用808、武香一號等菌株;秀珍菇選用蘇夏秀一號;毛木耳選用蘇毛3號等抗病品種,提倡使用有資質單位生産的菌種。

  注意事項:防蟲網要全棚覆蓋,懸挂的黃板要定時更換;Bt等生物藥劑的使用時期要選擇蟲害發生初期、蘑菇覆土前或剛開袋時、每潮菇採完後等關鍵時期。

  宋金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