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網際網路介入新農業
- 發佈時間:2015-11-11 06:34:45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段時間,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復興鄉一種名叫“金艷”的黃心獼猴桃進入採摘季。上千名果農一片忙碌,由我國最大的獼猴桃種植企業——成都佳沃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産線挑選、分裝後,銷往全國各地並走出國門。
蒲江縣被稱為“獼猴桃最適宜種植區”,這裡的獼猴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柳桃”,是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水果。引入工商資本與農業結合,讓傳統農業結合網際網路元素,激發農民的創新創造活力,成都平原正進行一場新的農業變革。
“每一顆獼猴桃,都要符合採摘標準之後才能進行採摘。”四川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對獼猴桃的生長進行了嚴密監控,今年的“金艷”獼猴桃全部在10月20日之後才開始採摘。
採摘後的獼猴桃,經挑選每12個被精裝成一盒,每個盒子上都有一個二維碼。
佳沃集團副總裁兼總經理許鋼介紹,這是他們建立的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系統。該追溯系統提供了20位追溯碼和二維掃描碼兩種便捷的産品資訊查詢方法。手機掃描了包裝盒上的二維碼,獼猴桃的産地、種植戶、産品檢測報告等資訊,立即就顯示在螢幕上。
佳沃集團建成的一萬畝核心示範基地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IT前沿技術被運用於獼猴桃的精耕細作。每棵獼猴桃樹都有精準滴灌控制器,各地塊都有360度旋轉的攝像頭,全部通過物聯網技術遠端控制。輕點滑鼠,就能實時掌握果園裏獼猴桃的長勢,土壤的濕度、溫度、光照等情況;拿起手機或iPad就可以遠端控制滴灌設備。
一系列科技手段打造出來的“柳桃”與同類型獼猴桃到底有何不同?許鋼説,“柳桃”將平均果重掌握在101克至110克,質細多汁味香甜,維C含量1055毫克/千克,這些含量都較普通獼猴桃高。
高科技帶給農民每畝年純收入上萬元
目前,除了佳沃的萬畝核心基地,有7家專業合作社、31家家庭農場、153戶種植大戶與佳沃合作2萬餘畝獼猴桃種植,輻射帶動4萬畝農戶種植,獼猴桃種植標準化程度大幅提升,産品品質安全實現全程式控制制,合作農戶每畝平均增收20%。
“國家級獼猴桃種植示範區的核心面積1萬畝,全部是流轉農民的土地。”蒲江縣農業和林業局副局長張應良介紹,蒲江獼猴桃産業的發展為農民增加了收入,除了每畝1000多元的流轉租金,不少人還留下來給企業打工,採摘高峰每天僅是摘果收入就達400元,年均收入6000多元。
三義村村民張大貴,最近的採摘季每天都能掙兩三百元。這些天,在基地裏有上千名村民在採摘獼猴桃,運送到氣調庫保存。半個月時間,每個村民就能掙幾千元務工收入,像這樣的收入,在全年還有幾次,張大貴僅這項收入一年就能達到3萬元。
像張大貴一樣的復興鄉村民,成為農業産業工人,有了穩定可觀的年收入,得益於蒲江與企業搭建的“6個統一”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起公司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相連接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品牌行銷+全程品控+農資服務+技術標準+品種授權+金融服務”六大支撐服務産業,打通産業鏈,實現多方共贏。
蒲江縣副縣長陳貴説,農業、農産品加工和農業休閒旅遊實現了蒲江縣域經濟的“三個70%”:支撐了70%的GDP,吸納了70%的勞動力,貢獻了70%的農民收入。
農業CEO活躍在田間地頭
如今,遍佈蒲江的茶葉、柑橘、獼猴桃,已經成為農民的“搖錢樹”。蒲江縣也因此與世界500強企業聯姻,打造全球最佳獼猴桃種植基地。優質的農産品讓蒲江登上全球農業的大舞臺,而其背後則打下成都精耕都市現代農業各種創新的深深烙印。
成都作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讓農民職業化發展的田間路徑,構建起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此基礎上,成都通過産業融合、産村一體等方式,將鄉村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新型農民工作在景區,在景區裏致富。
在成都,農民由一種身份轉變為一種職業成為現實。40歲的王志全,是成都市首批農業職業經理人,也是崇州市隆興鎮楊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社長。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王志全懂技術、會經營,他管理著1000多畝田地,完成合作社每年制定的生産計劃,分享兩成的收益。
像王志全一樣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在成都崇州批量出現,由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1000多人。在崇州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制度的創新,激活産業的動能。一大批家庭農場、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等新生事物在建設都市現代農業的進程中不斷涌現。
目前,成都市已有農業職業經理人7903名,這些農業CEO活躍在全市19個區(市)縣的田間地頭,在現代農業中大顯身手。
職業經理人的産生,有效解決了“誰來種田”和“科學種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聘用農業職業經理人,或者支援職業經理人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設施農業基地,有效引領帶動了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原載《光明日報》2015年11月9日08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