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推行“補貼置業計劃”使八成港人成為業主

  • 發佈時間:2015-11-09 20:24: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香港11月9日電(記者張雅詩)團結香港基金9日發表一項有關房屋及土地政策研究報告,建議特區政府推行“補貼置業計劃”,使全港八成市民能擁有自己的物業;通過填海等方式加快土地開發和供應,以解決用地緊張問題。

  報告指出,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香港有237萬個家庭住戶,當中大約一半是業主;公營房屋業主有45萬戶,但當中38萬戶由於未“補地價”,所以不擁有全部業權,其單元不能在市場上自由買賣。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王于漸介紹説,為改善中低收入市民的居住情況,建議香港未來所有新建的公共房屋,都以置業為目標,推行“補貼置業計劃”。政府可以七至五折的優惠將公屋出售給基層市民,並由政府擔保按揭95%;同時將“補地價”金額鎖定在入住時水準,使之不會像現在這樣隨市浮動。

  至於入住公屋時沒有能力負擔首付的住戶則可先租後買,待若干年後他們經濟條件改善,便可購入有關單元,而購買價依然是入住年份的價格。

  王于漸表示,成為業主是市民的訴求,但香港地少人多,又有樓價上升的壓力。在目前機制下,基層市民向銀行進行借貸按揭有困難,政府應介入糾正市場機制失誤,幫助基層市民置業。

  他認為,成功推行“補貼置業計劃”將帶來多項正面效果,包括提高市場效率、有助政府收回公營房屋成本等。而基層市民分享到經濟繁榮的成果、擁有自己的物業,可使香港更加團結。

  報告還提出,除了住宅用地外,商業、醫療和安老院舍等各方面的發展均牽涉用地問題。未來30年,香港需要逾9000公頃土地的發展面積,才可應付約120萬人口的增加、經濟發展和社會設施建設的需求。目前香港土地開發速度緩慢,填海是最有效的造地方法,在維港保護區以外填海、調低綠化土地面積比例等舉措均值得考慮。

  團結香港基金于2014年11月成立,是一個非政府、非牟利組織,致力於通過公共政策研究、倡議和公眾互動,促進香港的長遠和整體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