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共用理念維護公平正義

  • 發佈時間:2015-11-09 05:38: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亦是體現小康社會全面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高度重視社會公平正義,提出共用發展新理念,順應了新的發展形勢和任務,回應了人民的訴求和期盼,激發了群眾積極參與發展的熱情,必將帶動理論實踐等諸多方面的突破和進展。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準確把握、牢固樹立共用理念,正確處理好民生與發展的重大關係,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

  增進人民福祉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得到豐厚實惠: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新增就業不斷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但也要看到,我們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尚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明顯不足,社會收入差距也比較大,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全面消除貧困任務十分艱巨。在下一個五年中補齊這些“短板”,務必以共用發展的新理念引領改革發展實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共建共用、共同發展。

  人民是推動發展、實現目標的根本力量。堅持共用發展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面對改革發展中的諸多風險和挑戰,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做好制度安排,開拓發展空間,鼓勵創業創新,激發人民群眾推動發展的最深厚動力。

  堅持共用發展,一是堅守底線、兜底民生。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針對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以及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用水準,牢牢織就一張密實的民生“保障網”。二是突出重點、補齊短板。眼下,在打好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這場攻堅戰的同時,還要緊緊抓住加強醫療保障、縮小收入差距等民生工作重點,切實謀劃、精準發力,維護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讓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三是加快改革、完善制度。通過體現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僅要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加強頂層設計,還要就延遲退休、生育政策等具體方面做好制度安排,使人人都有公平發展的權利,人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人人都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出一把力。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富裕。“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一定要將思想認識統一到《建議》的精神上來,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的關鍵性問題,秉承共用發展這一精髓要義,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光明美好、永續發展的未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