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價格改革需“兩隻手”配合得當

  • 發佈時間:2015-11-07 07:33:2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飛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指出:價格機製作為市場機制的核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關鍵作用。價格改革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對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意見》所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充分顯示了讓“看不見的手”決定配置資源的決心和力度。這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和精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此次《意見》出臺,還明確提出要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對不同品種實行差別化支援政策,逐步擴大“綠箱”支援政策實施規模和範圍。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儲制度,繼續實施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善補貼發放辦法等。

  回顧我國農産品價格改革的歷史,實施農産品價格改革的思路是一以貫之的,就是還農産品定價權于市場。我國早在1985年就放開了絕大多數農副産品購銷價格,1992年又放開生豬、豬肉價格,緊接著1999年放開了棉花收購價格,而2004年則放開了糧食收購市場和價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在改革農産品定價方面作了許多實質性的改革,直到此次《意見》出臺。可見,農産品價格改革經歷了長期積極的探索後,由市場決定價格已經成為改革方向,這是由農産品生産特點和流通規律所決定。眾所週知,農産品特別是糧食的需求彈性大、産業鏈條長、國內外市場關聯程度高,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生産,調節供求,能有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社會福利損失。

  與其他産品價格改革不同的是,實施農産品價格改革必須兼顧糧食安全、農業生産效率和農民收入,針對當前農産品生産與流通領域出現的諸如國內外糧食價格差價較大,産業鏈上下游價格扭曲等一系列矛盾,此次《意見》出臺恰逢其時,不僅能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而且對長期改善國內外農産品貿易環境,降低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完善産業鏈價格形成機制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價格改革所帶來的正外部性將吸引更多積極因素進入農業領域,這對農業生産和農産品流通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大利好。不僅如此,隨著目標價格管理體系在農作物領域的逐步推廣,加上大部分農産品進口量持續增加的趨勢,農産品價格與國際市場的關聯度會提升,這將有助於平滑供需因素導致的週期性波動,從而減少現貨價格短期內的大幅漲跌,對農民增收將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

  如何推進農産品價格改革呢?首先必須充分運用“看不見的手”。從以往農産品價格波動的表現來看,波動形式主要分為:趨勢性、週期性、季節性和偶發性四種類型。每種波動類型的表現雖不盡相同,但是從根本上説,農産品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而農産品需求相對穩定的特性,使得供給往往成為研究農産品價格的首要因素。影響農産品供給的因素不僅有自然原因,比如:種植規模、天氣及疫情等,國內外市場因素的變化同樣對供給水準具有重要影響,産生的影響往往通過需求刺激、成本推動、投資和國際定價四個路徑,這裡面既有技術層面的投資交易操作,又有政策層面的宏觀經濟調整,還有基本層面的供求關係變化,影響複雜,往往很難全面掌握,但是市場具有內在穩定性和交易規律,能通過價格有效反映農産品價值,因此,通過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調節農産品流通,無疑是當前的最佳選擇。

  其次,推進農産品價格改革不能忽視“看得見的手”。為了加強政府調控的精準性,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可以通過收儲政策和制定目標價格,直接或間接影響農産品價格。同時,加大財政支農的力度,優化財政支農結構,提高財政支農的激勵效果,完善農産品生産和流通的相關優惠政策等引導生産。此外,政府還應該加強市場環境建設,對現有農産品生産和流通市場進行規劃佈局,發展現代化的倉儲物流設施,提升農村農産品資訊化水準,構建適合現代農産品生産和流通的電子平臺。

  總之,農産品價格改革順利實施,既要避免“看得見的手”的干預不當,又要有利於糾正“市場失靈”。只有“兩隻手”配合得當,才能真正實現按照《意見》所説的:“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完善國家治理價格的體系和能力,構建科學、規範、透明的現代價格監管體制,從而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徵的農産品價格體系。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