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秾 言:農産品價格改革要統籌兼顧

  • 發佈時間:2015-10-28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糧食市場“倒挂”現象突出,農産品價格補貼已接近WTO“黃箱”補貼規則上限,托市收購越來越難以為繼。調整糧食收購價格,既不能簡單地減少財政補貼,直接要求國內大宗農産品價格與國際接軌,也不能脫離實際地減少小規模農戶種植,片面追求規模效益。必須統籌考慮,穩妥施策。要探索對市場扭曲作用小、指向性更精準、操作性強且符合WTO規則的支援保護政策,同時支援保護農業的目標

  今年,國家下調了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每斤下調0.13元,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保持不變。這一調整,既符合當前的農情糧情,也向市場表明,國家價格補貼手段將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對農民的支援保護將在繼續加大力度的同時,更加科學合理。

  改革是必須的,補貼是必要的。玉米臨儲價格下調約10%,對農民收入確實有影響,尤其對主産區糧農。相對於小規模經營農戶,每戶種植3至5畝,玉米收入下降有限。對規模種植大戶,直接賣糧收入將會明顯減少。不過,由於國家政策新增項目、補貼等開始向規模種植大戶傾斜,同時規模種植戶在糧食品質、加工銷售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價格下調對總收入的影響。

  當前,糧食市場呈現國內外價格倒挂、主産區與主銷區價格倒挂、原糧與成品糧價格倒挂的複雜情況,調整糧食收購價格勢所必然。從國際競爭看,托市價格面臨“天花板”。國家從2004年起先後對稻米、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07年起對玉米、大豆、棉花等實行臨儲政策。2008年以後,托市價格年年上漲。2011年以後,國際糧價持續下降,導致國內外農産品價差擴大和進口壓力增加。去年,我國糧棉油糖等農産品國內價格均高於國外産品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後價。按照WTO的“黃箱”補貼規則,我國直接影響農産品價格的補貼不應超過8.5%,目前已接近這一限定。

  從國內糧食産業來看,托市收購越來越難以為繼。托市價格逐年提高使得糧價“只漲不跌”預期增強,使市場“政策市”特徵強化。尤其是玉米、棉花、食糖已經形成“國內增産、國家增儲、進口增加、國家再增儲”的怪圈。在糧棉收購上,政府承擔了糧棉收購的主體責任,造成“國貨入倉、洋貨入市”局面,財政負擔沉重,同時下游加工企業、消費者都付出了較高成本。

  面對這種現象,既不能簡單地減少財政補貼,直接要求國內大宗農産品價格與國際接軌,也不能脫離實際地減少小規模農戶種植,片面追求規模效益。必須統籌考慮,穩妥施策。農業政策不是單純的産業政策,關係到農村發展和社會穩定,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直接決定農戶的利益和農産品的穩定供給,既要保障糧食安全,市場穩定,也要考慮國際市場的競爭關係,更要考慮幾億農戶的生計與小康。

  因此,農産品價格、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必須統籌協調。農産品價格應主要由市場決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對農業農民應繼續堅持支援扶持政策,但支援扶持政策也要不斷完善改進。要探索對市場扭曲作用小、指向性更精準、操作性強且符合WTO規則的支援保護政策,同時支援保護農業的目標不只是為了增産,還要效益和品質。

  目前,農産品價格改革思路已經明確,當前正在推進的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就是這種思路的體現。這一改革,綜合考慮生産成本、農民利潤、國內外價差等因素,把補貼與價格分離,大大減少了對價格的干預。當然,糧食收購價格調整改革錯綜複雜,必須在確保糧食安全、確保農民種糧積極性和收入不斷增長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我國農業競爭力會不斷增強,對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價格改革的支撐也會越來越強。(作者:秾 言 經濟日報 2015.10.28 第九版)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