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乳企為何在紐西蘭成了“良心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1-07 02:31:2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大多數在海外不惜本錢“跑馬圈地”搶佔奶源制高點的中國乳企。買的時候志在必得,加上當地監管嚴密,可以“枳逾淮為橘”,回國重新切換回“賣方模式”,會否“枳”的故態重萌?

  “三鹿事件”雖時過境遷,中國乳企口碑卻並未被重新扶起。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國內市場總也挽回不了口碑的中國乳企,卻在某些海外市場短短幾年間便樹立起“有擔當”的品牌形象:據紐西蘭媒體稱,某中國乳企品牌在紐西蘭著名奶源地南坎特伯雷地區言必信、行必果,還被當地媒體評論為“企業根本在於責任,中國某品牌便樹立了榜樣”。

  都説“橘逾淮為枳”,當初“三鹿事件”曝光,以及此後一系列中國食品危機爆發,不少大名鼎鼎、在國外市場口碑不錯的國際品牌也深陷其中,不少評論家指出,中國在食品衛生規管、尤其相關法律規章制度落實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令相關企業、品牌“犯規”的回報十分豐厚,而一旦失手,風險和成本卻與不當得利不成比例,不但讓一些國內不法企業橫生歹念,也讓某些在國外迫於嚴格規管而循規蹈矩的跨國品牌在中國同樣“膽子變大”。

  相反,由於國外市場規管嚴格,“作惡”成本和風險遠大於可能得利,某些在中國市場可以做、敢於做的行為,在彼處就勢必不得不收斂,中國乳企在異國他鄉的“枳逾淮為橘”,部分奧妙恐在於此。

  當然,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從紐西蘭方面的報道可知,在當地樹立起“有擔當”品牌形象的中國乳企並不在當地出售奶粉或其他乳製品,而是在那個著名的奶源地建立生産基地,收購原料和半成品,簡言之,他們是有求於當地、當地人和當地市場。倘不表現出應有的那份擔當,原本就是世界著名奶源地的南坎特伯雷地區見多識廣的奶農,怕沒那麼好伺候,收不到足夠多、足夠好的原料和半成品,吃虧還是自己。

  大多數在海外不惜本錢“跑馬圈地”搶佔奶源制高點的中國乳企,其最終的成品市場恐怕還在中國國內,非但如此,倘非自感中國市場“足夠肥”,它們也不會在海外付出這麼多成本。它們在海外買,卻回中國賣,買的時候志在必得,加上當地監管嚴密,可以“枳逾淮為橘”,回國重新切換回“賣方模式”,會否“枳”的故態重萌?

  橘枳之變,很大程度在於“水土”即環境的差異,既然“枳逾淮為橘”是好的監管使然,那麼要想避免重蹈“橘逾淮為枳”,就必須加強國內市場的監管、尤其日常監管的力度。

  如前所述,國産奶粉品牌即便採取各種公關補救手段,或人為製造“洗澡洋奶粉”為自己“刷色”,效果也不盡如人意,這是市場調節機制施加於不良業者的懲罰,雖然不免株連,卻也能迫使相關品牌、業者在故技重施時多一些顧忌,這只“無形的手”由市場管理者加以尊重、扶持,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同樣可構成對“橘逾淮為枳”的制約。

  □陶短房(學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