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傳華:“平民院長”的中醫情懷

  • 發佈時間:2015-11-06 10: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名片: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高血壓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高血壓研究所所長、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專注于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中醫藥綜合防治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高血壓中醫臨床診療方案”,牽頭主持1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高血壓病防治研究課題;主編專著5部,發表論文40余篇。

  樸素的打扮,親切的笑容,深厚的思想,面對自己成績的謙遜,對中醫治療高血壓疾病洋溢的熱情,一場沒有距離感的交談……此刻,他已不單單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院長了,他更是一位普通的醫者,從他的言談話語中,筆者深切感受到的是一位平民院長濃濃的中醫情結。

  從大學期間對高血壓病産生興趣到今天,三十多年時間的打磨沒有磨掉他對這一疾病深入研究的決心,再忙再累也沒有放棄過。哪怕已經收穫眾多榮譽,哪怕已經成為院長,他最惦念的,卻還是怎樣才能更有效地解除高血壓患者的痛苦,還他們久違的健康和歡聲笑語,以及對中醫發展前景的重重憂慮和深入思考。

  被“逼”出來的中醫專家

  最初,楊院長學習中醫並非是出於興趣和自願,而是因為父親的“逼迫”。

  1980年,山東德州平原縣。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徐徐拉開,這片古老的土地迎來了翻天覆地的發展機遇,一切都百廢待興,一切也都欣欣向榮。那時,高考剛恢復沒幾年,但對參加高考的蕓蕓“眾生”來説,要跨入大學門,卻因其萬里挑一、鳳毛麟角,而成為多少人都不敢去想的“夢”。當時,18歲的楊傳華,既聰慧又勤勉,學習成績突出,對未來信心百倍,滿懷憧憬。在填寫高考志願時,在藥材公司工作的父親因為長期接觸中醫中藥,震撼于小小一味方藥的神奇,便要求他學習中醫。當時的楊傳華對中醫並沒有多大興趣,但父命難違,只得順應父親意願邁進山東中醫學院的校門。

  既來之,則安之。五年的大學生涯,他對醫學産生了濃厚興趣,也漸漸開始對未來成為一名醫生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深刻的領悟。如果説學習中醫是命運硬塞給他的機會,那為眾多高血壓患者造福,則是他面臨頑癥所抓住的機遇。1989年他師從著名中醫藥大家周次清,受益於良師指點,並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開始了高血壓頑癥治療的探索與實踐。

  在人類向醫學文明邁進、戰勝一個又一個病魔時,高血壓卻成了“眾病之母”,是因為它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過700萬例,是人類居主導地位的死亡風險因素,而我國又是世界上受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投身高血壓研究之後,他深覺臨床和科研意義的重大,為了發揮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特色,他針對西藥治療易反彈、波動的負面作用,提出了高血壓“肝腎分明、血脈自病”新學説,研製了系列中藥復方新製劑,顯著提高了血壓控制率和血管保護效應,初步開創了中醫血管醫學新領域。一項項成績擺在眼前,可能連楊院長自己也沒有想到,當初那個不情願學習中醫的倔強青年,能夠一心向學拿到博士學位,再到如今,已是一位探究“眾病之母”的中醫名家了。

  到目前,楊院長已經主持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達的首部高血壓中醫診療方案、首個高血壓中醫臨床路徑等重大行業性任務,主持構建了全國中醫臨床研究協作網路,主持開展了最大規模的高血壓中醫隨機臨床試驗。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榮立山東省政府二等功2項,榮膺第二屆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好院長首先應該是個好醫生

  2015年1月22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召開了2014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楊院長主持的“提高中醫降壓品質的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依託醫院高血壓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項目,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的突破,也標誌著醫院的科技水準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很多醫療上的工作您都會親自去做?比如看病、義診?”

  “會,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我都去。”

  問他會不會太累,他思索片刻:“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已經習慣了。興趣是最好的動力,現在的問題就是要幹的事情太多,但是時間太少。”的確,多年來楊院長一直都是這麼忙碌過來的。如果説他是一盞燃燒的燈,那他就是用心做燈芯,用旺盛的精力做燃料,照亮了自己的征程,也點燃了他人的生命之光。

  而他的忙碌,也是因著他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楊院長主張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發揚中醫各流派的不同優勢,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客觀和主觀相結合,突出中藥改善證候以提高生活品質的獨特優勢。臨證對心血管常見和疑難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高心病等的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和預防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入探索。對高血壓及高血壓造成的心血管重塑與中醫絡病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對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

  在私底下,醫院的人會喊他是“平民院長”,他不端架子不清高,而且更是一位醫術水準很高的中醫專家。每週的週三、週四都有楊院長的專家門診,除非因公出差,不然他從不缺席。因出差不能坐診時,都會提前貼出通知説明原因。

  患者的口碑勝過金盃、銀盃。“楊院長您好,我是那個疑難雜症,在幾大醫院被視為必須要心臟移植才行的患者。吃您給開的藥方一月左右,療效很好,病狀已基本恢復到原來健康狀態,可再來找您看病,看門上貼的通知,您要在兩個月後才能再回來坐診,感到很失落。我的病在您的診斷治療下,才剛剛起效,有了希望,迫切盼望您能儘早回來,再現華佗之神效。謝謝!”這是一位患者寫給楊院長的留言。

  做一名好醫生的情懷,讓楊院長深切懂得技術、服務、人才,對一個醫院來説有多麼重要。截至目前,省中醫擁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1個、山東省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研究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個、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18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醫院的醫術水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呈現一片燦爛前景。

  身為中醫人格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

  “有人説,要成為國醫大師,就得先成為國學大師,您怎麼看?”

  “他就是國學大師。”還沒等楊院長開口,坐在一旁沙發上等他的朋友搶先一步:“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沒這麼誇張,書畫還行,琴就免談了。”楊院長笑著糾正。

  楊院長很喜歡美術,13歲那年拜師于河北畫院的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畫畫,一學就是三年。幾十年來,寫字、畫畫所錘鍊的那種淡泊寧靜、沉穩安然的心境,融合他所傾情投入的中醫藥情感,塑造出了今天這位與眾不同的院長名醫。

  中醫藥學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化,在長期形成和發展中,不斷吸收中國古代的哲學、數學、歷算、地理、天文、軍事等自然科學的優秀成果,從而形成了帶有濃重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學科。它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正所謂醫道相通、醫儒相通、醫易相通。

  “那這是否也代表學習中醫需要悟性?”

  楊院長並非紙上談兵,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大量讀書。當問及資訊技術的發展是否會為中醫的培養機制帶來影響時,他張口就來地推薦了李·約瑟博士寫的書《東西方技術發展史》。他還説,無論是看病做研究,都不能忽視團隊作用,而做中醫,也不是自己在那望聞問切之後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小小的一副草藥,都是以“團隊效應”在發揮作用,更何況是開藥的人?

  以中醫“優勢”贏得未來

  採訪楊院長,他思維敏捷,十分健談,時而蹙眉深思,時而開懷大笑,性情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而作為高血壓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的首席專家,他憑藉多年經驗對中醫藥的機理、特長也是了然于胸。“攻堅克難抓疑難重症應是院長的重要責任。”楊院長説。比如説對如何解決脈壓增大的研究。

  “現在,我們不僅是要治療高血壓病,如何提前預防保護也是我們下一步要探討研究的問題,而這也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所在。”楊院長信心滿滿。

  那麼,這種“優勢”到底能不能成為現實?在楊院長眼裏,中醫藥對高血壓防治的優越性已經存在了。而他以及他的團隊所思考、研究的一切問題,不是天馬行空也不是望洋興嘆,這是一種緊迫感,是他要用一生努力去企及的高度。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對未來,楊院長也早已立下目標:圍繞高血壓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共性和關鍵科學問題,建設規模化高血壓中醫藥診療研究中心和全國性臨床科研一體化協作網路,開展規模化中醫臨床研究,力求解決制約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發揮的關鍵問題,在中醫藥綜合防治血管病變、保護靶器官和病癥結合療效評價體系等重點臨床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體現中醫藥個體化療效和安全性,開發確有療效的中藥新藥和院內製劑,建立中醫藥診治和療效評價的規範、標準、指南,引領中醫藥防治高血壓臨床研究的學術方向。(金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