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協調理念促進發展平衡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00: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協調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針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提出並闡述了協調的發展理念,對“十三五”時期堅持協調發展的重點任務作出了安排,突出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目標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建議》精神,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認清、吃透、把準協調理念的豐富內涵,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在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性中拓展發展空間。

  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體現的就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也出現了“成長的煩惱”。城鄉、區域、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發展不協調問題有所凸顯,流光溢彩的都市與偏僻落後的鄉村同在,東部沿海的率先發展與西部一些地區的相對滯後並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瞄準薄弱環節和滯後領域,加快把“短板”補上,樹立並落實協調理念,促進發展平衡、增強發展後勁。

  樹立落實協調理念,一個重點就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沒有農村的小康,沒有欠發達地區的小康,就談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就要按照《建議》要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準。

  樹立落實協調理念,還要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只盯著經濟數據的起伏漲落,忽視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真實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會透支社會發展潛力,發展就難以持續。經濟發展一定要與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共進。“十三五”時期,我們要著力改變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問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唱和如一,宮商協調”。下好“十三五”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決戰制勝的要訣之一。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建議》的精神上來,以協調理念促進發展平衡,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使單項發展的動能聚合成推動“十三五”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勁勢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