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快時尚,就是那支給人安慰的口紅?

  • 發佈時間:2015-11-05 03:29:5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衛群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是行業景氣的一支測溫計。

  10月23日《福布斯》最新出爐的全球富豪榜單顯示,長期位居第二位的歐洲服裝零售商ZARA創始人、擁有8個品牌的Inditex集團的老闆阿曼西奧·奧特加首次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晉世界首富。

  雖然奧特加並未在首富寶座上呆多久,蓋茨就重新奪回寶座——因為股市波動,當天下午,蓋茨名下財富又升至794億美元,超過了奧特加的787億美元,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阿曼西奧·奧特加的關注度。

  從事服裝零售這樣的傳統行業也能衝頂首富寶座,憑什麼?阿曼西奧·奧特加的ZARA為“快時尚”長了臉,但這種商業模式能持久嗎、做得成百年老店嗎?在經濟疲弱時,快時尚真的就是那支給人安慰的口紅?

  從麻雀到鳳凰的逆襲

  直面大西洋,西班牙最西北角的拉科魯尼亞被稱為“眼淚之港”——1588年成千上萬母親和妻子目送“無敵艦隊”起航,出征英格蘭,踏上近乎覆沒的不歸之路。

  1936年3月28日,奧特加就出生於這片歷經磨難、傳統上依賴男人出海打魚和女人紡織的貧困邊陲土地。他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而母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

  12歲時,奧特加從學校退學並在一家叫做加拉的服裝店做雜工,過了幾年之後,奧特加去了一家更高檔的製衣公司做售貨員,依靠聰明機敏和勤奮,奧特加很快當上服裝店經理。

  奧特加對自己未來的路有了一個清晰的規劃。一次,老闆讓奧特加負責銷售一款漂亮精緻的女士夾棉睡袍,雖説這款睡袍很受女顧客青睞,但價格卻貴得離譜。奧特加突發奇想,而這在後來也成為Inditex集團的核心經營思想——用較便宜材料仿製流行時裝,並以較低價格出售。

  於是,一邊接觸當地紡織品生産商,一邊積累客戶,再加上銀行2500比塞塔的貸款,27歲的奧特加和哥哥正式創業,從一家生産女性家居服的小作坊起步,開始演繹一齣“麻雀變鳳凰”的商業奇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06年,上海南京西路、陜西北路路口,原平安電影院“變粧”成為一個拼讀起來有些拗口的“ZARA”品牌專賣店,將“快時尚”服飾概念引入中國。

  如今,每位上海女性衣櫥裏大約都會有一兩件“快時尚”服飾,ZARA、H&M或者優衣庫。憑什麼穿呢?洋品牌、式樣與四大T臺上的國際大牌差得不多、最要緊的是價格不貴,憑什麼不穿呢?就連英國的凱特王妃也號稱常買幾件ZARA換著穿。

  快時尚,“快”到什麼程度?一件ZARA時裝從設計到生産、物流,直到進入銷售環節,大約僅需要2周至3周時間,這通常比競爭對手快了10倍以上。

  新款産品的産量達到預訂産量的50%到60%時,就被送去門店。如果上架後第一個星期表現不佳,就會立刻撤架,如果賣得還不錯,那就在接下來幾週把預訂産量完成。但是,就算熱銷款也不會在店裏停留四星期以上。快速上架、快速下架,無形之中,消費者有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的危機感,而這正是“快時尚”所要製造的“饑餓行銷”效果。

  當資訊化浪潮襲來,ZARA更是借助IT手段,讓“快時尚”變得更“快”:ZARA全球2000多家店舖每一家門店都以資訊化系統與公司總部進行實時連接,將每一個顧客的資訊及時地錄入到系統中進行分析,從而能夠快速了解顧客偏好和需求,按其偏好進行産品設計、生産和銷售。

  當跨國企業紛紛向亞洲、拉美轉移生産流水線,進行外包代工時,ZARA 服裝工廠卻呈這樣的分佈:50%在西班牙本國、26%在歐洲其他地區、24%在亞洲和全球其他地區,這樣可以讓物流供應鏈做到最短。ZARA以設于西班牙的物流總部負責對全球所有門店的統一配送,物流總部是圓心,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配送速度是24小時以內,歐洲其他地區為36小時以內,歐洲以外地區為48小時以內。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空運手段被 ZARA 慣常運用。Inditex 中國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內地,北上廣是ZARA物流配送的三大口岸,由三大口岸至下級城市,也是最大程度採用空運,實在沒有航線,才動用陸路手段。“大閘蟹乘飛機”,賣服裝用空運,這在同行並不多見,ZARA也是拼了。

  這樣的速度,目的是一個:即便是一名中國二線城市的顧客,你穿上身的ZARA也與巴黎、紐約同款同步。

  小步快走,日日進步

  在Inditex總部,有600多名設計師,其中ZARA品牌有250名設計師。不同於傳統服裝品牌的設計師制度,ZARA不需要知名的設計師,他們需要的是“買手+裁縫”。他們每天穿梭各個時尚發佈會和時尚場合,收集資訊為自己的設計所用,同時它也不介意從一個普通的用戶身上尋找靈感。

  對ZARA來説,只需要把時下最流行的風尚從T臺、網路搬回到工廠就可以。這首先為品牌節省了大量的設計成本,每年因“駁樣”而繳納的幾千萬歐元的罰款在數億歐元的利潤面前不值一提。如今在社交媒體Instagram、Facebook上,也“潛伏”著很多ZARA的買手,每個買手都關注了數量眾多的時尚人士。

  通過這樣簡單的“轉換”,昂貴的高端設計成為人人消費得起的平價商品,那些美麗的線條和絕妙的想法,你我都能花十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代價佔有。這樣,也就沒有了賣不動的理由。

  ZARA塑造高端形象的另一重要部分是每年的宣傳模特。這些模特通常是全球超模,而宣傳硬照也質感上乘。在ZARA的門店,呈現的是大空間少貨架,每款少量陳列的特點。不難看出,這和高級時裝店的陳列非常相似。而ZARA的意圖正是想讓顧客有置身高級時裝店購物的感覺。

  從這一點説,ZARA與網際網路産品的開發理念十分相似。小米手機每週迭代一次,微信第一年迭代開發了44次,蘋果手機的iOS系統更是老是在向用戶發出“現在有更新版本”的指令。Inditex中國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ZARA“量少、多款、快速上下架”的銷售模式,與網際網路企業不相上下。傳統的服裝企業,設計師把一季的産品設計好以後,讓銷售終端進行慢慢消化,季尾進行清倉打折,然後再上新的一季新品,而ZARA是邊銷售,邊根據客戶反饋進行修改,所謂“小步快走,日日進步”。

  寫入MBA的“油污行銷”

  樹立形象,路徑有很多,投放廣告是很多企業的通常做法,而ZARA卻另辟蹊徑,奧特加認為,門店形象就是ZARA的“活廣告”。

  幾乎每個星期,ZARA都要開設一家新門店,到目前,ZARA已經在全世界的88個市場開設了2000多家店舖。

  在西班牙國內發展階段,ZARA總能選到人流密集的黃金地段。走向全球後,ZARA則盡可能地在最金貴的地段建立商店,離大品牌越近越好:在巴黎,ZARA的商店在巴黎歌劇院地區;在紐約,標牌被豎立在第五大道666號,這一棟可能是曼哈頓賣出過的最昂貴的建築。

  在這些世界級的“時尚地標”,ZARA的巨大櫥窗,就是天然的廣告牌。在大城市中心區域最繁華路段開店,然後將觸角伸向周邊較小城市,在不做廣告的情況下讓品牌影響力輻射全國。這種行銷策略,被哈佛商學院歸納為“油污模式”,寫進了MBA的教案。

  跑得快未必能跑得久

  經濟低迷,卻是平價商品高歌猛進時。奢侈品與快時尚,就像蹺蹺板的兩頭,當一頭的奢侈品遭遇寒冬,那麼另一頭的快時尚就如沐春風了。荷包縮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就不消費了,而是變得挑剔,對價格敏感了。“口紅效應”這一有趣的經濟現象,再一次在服裝零售業得到了驗證。

  不過,快時尚是否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呢?

  快時尚以攻陷平民市場為目標,自有人口結構中最龐大的人群作為支撐。但是,快時尚的運作模式大多以模倣、抄襲各大時裝周的款式為基礎,做潮流的跟隨者而非創造者,這容易讓他們扯上侵權糾紛。雖然現在許多消費者並不太在意它們的山寨,但是隨著智慧財産權意識的增強,這樣的矛盾糾葛不會煙消雲散,卻反而有變得激烈的可能。

  這些年,國內也有不少快時尚品牌涌現,但是設計平庸,普遍以簡單的模倣為基礎,這樣的設計就算價格再便宜,是不是有天也會乏人問津?由於製作時間上的限制,一些外來的快時尚服裝品質問題為人詬病。有調查説,一些快時尚産品中外有別,在中國銷售的服裝品質要比國外售賣的産品差。壓縮品質成本幾乎成為快時尚的常態,當人們對品質的追求日益提高時,這樣的産品還能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嗎?

  本身並不具備個性與特色之長的快時尚快速奔跑,攻城略地,目前,幾乎所具有一定規模的購物中心都少不了快時尚品牌。如果按照這樣發展速度,那麼快時尚是否會很快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危機之中呢?

  當“快”成為基礎和目的,更新換代隨之頻繁。從生産到流通領域,快速滿足、丟棄、再次消費的模式是對資源的浪費。在倡導綠色低碳的今天,快時尚這種商業模式或許已走到了反思和調整的時候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