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製造業發展營造適宜的財稅環境

  • 發佈時間:2015-11-05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閆坤 于樹一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第七年,經濟增長乏力的狀態已經從發達國家蔓延至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經濟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小,甚至在某些國家已經接近失效。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的經濟增長動力不可能來自外部的經濟政策,而只能來自內部,即經濟結構調整和戰略佈局的驅動,運用排除法發現,製造業是目前各國可選取的唯一引擎。

  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缺失

  2015年第三季度,世界經濟又被美國加息預期、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的陰霾所籠罩,面臨著愈發明顯的下行風險,體現出復蘇脆弱且不穩定、不均衡的特徵。更令人沮喪的是,各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並沒有産生預期效果,面對著經濟發展的不利形勢已幾乎無策可施,追根究底是經濟增長動力缺失使然。

  世界經濟增長呈現非均衡和脆弱性特徵

  2015年第三季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步調不一致的狀態,但經濟發展形勢已然在悄悄發生變化。從表面上看,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雖仍遠高於發達國家,卻因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美國經濟出現超預期的增長,歐元區經濟仍然保持著低速緩慢復蘇,日本經濟又重新陷入停滯且季度環比負增長。而從更深的層面上看,目前美歐等發達國家經濟的溫和復蘇也是脆弱、不穩定的。

  1、美國宏觀經濟形勢喜憂參半

  美國經濟自2010年起開始復蘇,呈現出溫和復蘇的態勢,美國商業部數據顯示,今年4-7月美國GDP實現3.9%的超預期增長。但其宏觀經濟表現喜憂參半:雖産業穩健擴張,尤其是建築業增長強勁,但産業擴張勢頭有所減弱;雖消費和投資支出均有一定程度增長,但消費者信心不穩定;雖失業率持續走低,但勞動力市場疲軟;雖貿易逆差大幅上升,但價格指數仍然維持低位。

  2、歐元區經濟復蘇脆弱

  歐洲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1.2%,呈現緩慢增長趨勢。支援其經濟復蘇脆弱的依據還有:通縮壓力加大、就業形勢惡化、經濟景氣指數回落。但也存在有利因素:對外貿易形勢向好,進、出口貿易額均實現增長;儘管處於低速增長區間,但擴張態勢得以保持,Markit綜合PMI、服務業PMI、製造業PMI均高於臨界值50,並呈上升趨勢;財政狀況好轉,為“容克投資計劃”的實施做了較好的支撐。

  3、日本經濟萎縮

  日本內閣府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日本實際GDP下降0.3%,換算成年率為下降1.2%,GDP又一次出現負增長。8月-10月日本製造業PMI均高於50,説明製造業活動有回暖跡象,但工業生産已經連續兩個月下滑,作為支柱産業的汽車和電子零部件生産尤其低迷,而且市場對服務業前景的信心也不足。支撐日本經濟萎縮判斷的依據還有:內需不穩,外需不振,工業生産下滑,物價指數顯示其擺脫通縮仍異常困難。在國際油價走低的背景下,日本能源進口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幅減少,説明其經濟增長的前景很不樂觀。

  4、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普遍下行

  一是俄羅斯經濟惡性迴圈風險加大。其前9個月GDP同比下滑3.8%,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低迷使得該國經濟面臨很大的困境,還面臨著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居民實際收入和消費下降。二是巴西經濟陷入衰退。二季度巴西GDP同比下滑2.6%,工業、農業、服務業、家庭消費、投資、商品進出口等領域全面衰退,加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債務負擔嚴重、政局不穩,遭遇了標普評級的下調。此外,南韓經濟面臨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印度尼西亞貿易活動減弱,墨西哥因油價下跌、匯率疲軟、資金外流等因素導致經濟增長緩慢。儘管印度經濟逆勢上揚,但也存在若干不利因素,在本幣貶值的前提下出口下滑,商品批發價格指數持續下降等等。

  世界經濟的出路:

  重振製造業找回動力

  目前,世界各國都陷入了一個困境,即將擴張政策用到極致,也仍不能走出經濟的低迷或者阻止經濟的下滑。即便是中國,穩增長政策起到的作用,只是保障了經濟增速穩步回落到合理區間,而並沒有使其止降回升。因此,這個判斷具有普遍性。原因是全球增長缺乏動力,當前的任務就是找到併發動引擎。我們用簡單的排除法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這個引擎不可能是貨幣政策,也不可能是財政政策,不可能是外需,也不可能是內需,而是必須進一步落到實處,能夠大規模調動資本、技術、勞動力。其次,這個引擎不可能是大力投資基礎設施,也不可能是大力發展服務業,雖然這兩項可以大規模調動上述三要素中的兩個要素,但仍不是全部。最後,只剩下唯一的選擇,即“重振製造業”。重振製造業必然帶動生産性服務業,進而帶動整個服務業發展,最終形成製造業與服務業良性互動,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有研究表明,我國製造業投資增加一個百分點,GDP將增加0.836個百分點,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GDP將增加0.041-0.102個百分點。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紛紛推出本國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加強對製造業的前瞻佈局,力圖搶佔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但是,發展到目前,這些戰略大多“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表明,現在正是使那些還在“睡大覺”的製造業發展戰略醒來的最佳時機,而我國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在發展動力已成功向服務業轉化的前提下,進一步振興製造業,形成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驅動,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品質優先 增速穩步回落合理區間

  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總體運作平穩,雖然一些數據表現不佳,但反映的問題並不嚴重。尤其是幾乎所有宏觀經濟領域都明顯體現出結構優化的特徵,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有序地推進,經濟發展品質在穩步提升。

  第一,經濟增速小幅回落,供給結構合理。按可比價格計算,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9%,增速小幅回落,但仍處於7%左右的合理區間。三次産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分別為8%、40.6%、51.4%,增長速度分別為3.8%、6.0%、8.4%,無論在規模還是增長速度上,第三産業均處於領先地位,同時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加速增長,體現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增速回落拉低了整體增速。

  第二,國內需求結構向好,國外需求不振。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回落。但是,民間投資、第三産業投資的比重和增速均較高,説明投資結構有所改善。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得到提高,説明國內消費出現了企穩向好的跡象;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繼續超過城鎮,説明我國鄉村消費潛力正在逐漸釋放;網上零售額加速增長,説明“網際網路+”的新業態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居民收入繼續以超GDP的增速快速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帶動個人和家庭消費強勁。前三季度,我國外需壓力較大,但出口額佔GDP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25%降到20%,這説明我國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在逐漸減弱。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進口替代因素使得進口額迅速減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貿易形勢。但受國際市場動蕩、資本外流等影響,利用外資出現了大幅下滑,對我國産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三,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前三季度,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存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説明在我國穩增長和低利率的政策環境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增加,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有所加強,且在“一帶一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帶動下,開發性、政策性金融作用突出。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的變動受季節和政策的影響較大,例如捲煙批發環節的稅收增加、開學季、季節交替、豬肉供求調整以及基數因素等等。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0%,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9%。當前我國價格指數漲跌的影響因素共存。抑制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因素包括國家降低成品油價格、下調工商企業電價、夏糧豐收、工業生産增速回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等,而價格上漲因素包括降息降準、國家鐵路貨物統一運價提高、旅遊相關價格上漲等等,兩相權衡,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較大。

  第四,製造業具有下行壓力,非製造業活力增加。2015年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處於臨界點以下,並低於歷史同期水準,表明製造業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且大型製造業企業活動出現擴張跡象,中、小型製造業企業生産經營仍然較困難。但要看到,隨著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推進,製造業發展品質繼續提高。相比之下,非製造業保持平穩增長,市場信心穩定。其中,服務業業務總量增速有所加快,位於較高景氣區間。建築業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業務總量總體保持增長,未來預期較好,但增速有所放緩,市場需求有所回落。與建築業關係密切的房地産業,前三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幅度尤大,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也同比大幅下降,而商品房銷售面積快速增長,住宅銷售面積增長尤快,説明房地産業去庫存進度加快。

  此外,前三季度,我國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7%,説明我國經濟發展品質在穩步向好。

  為製造業發展創造有利財稅環境的政策建議

  重振製造業,財稅支援不可或缺,具體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做好前期準備,給製造業發展打造有利的財稅環境;二是充分了解製造業發展現狀,準確把握製造業需要怎樣的財稅支援,為其量身打造成系統的財稅支援方案。由於第二個方面是一個內容龐大且有較高技術性要求,需要産業技術人員、財稅專家和政府部門通力協作。受篇幅和能力所限,本文只對第一個方面,即為製造業發展創造有利的財稅環境提出相應的建議。

  堅持“減稅降費”致力於“以減法換乘法”

  “減稅降費”是為製造業發展創造良好財稅環境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其主要惠及小微製造業企業,它們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減稅降費可以為其提供良好的財稅環境,緩解其面臨的發展困境,即以財政收入的減少換取其對製造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

  但是,目前對於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重出臺、輕宣傳和落實,已有的優惠政策過多過雜,不易運用,也難達到預期效果。需對已出臺的涉及小微企業的優惠財稅政策系統梳理,進行歸納合併後印刷成冊,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在財政、稅務機關等相關網站上進行政策宣傳,在政務大廳、自助辦稅終端、受託代徵機構等相關地點的醒目位置張貼相關宣傳材料,讓小微企業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用足各項優惠政策,讓減稅降費行動成為真正減輕製造業企業負擔的有效路徑。

  建立現代財政體制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

  首先,現代財政體制支援製造業發展,要求三個層面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一是劃定政府事權範圍,必須首先要處理好製造業振興過程中的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問題。二是根據相關受益範圍和外部性,劃分各級政府的專屬事權和共同事權,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匹配相應的支出責任。三是根據資訊處理的複雜性和激勵相容的要求,確定委託事權及其支出責任,重點處理容易出現其中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事權。

  其次,現代財政體制支援製造業發展,要求形成“事權與支出責任清單”。需要在權力清單的基礎上,形成面向“製造業2025”發展戰略落實的事權與支出責任清單,保證權責對等。

  最後,現代財政體制支援製造業發展,要求規範轉移支付制度。各級政府支援製造業發展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主要應由本級財政收入保障,缺口由上級政府撥付一般轉移支付或轉向轉移支付彌補,且要明確,專項轉移支付只能用於委託事權而不能用於其他方面。作為前提條件,要儘快建立健全地方收入體系並科學劃分財權。

  規範地方政府債券管理為製造業打造適宜財稅環境

  製造業的發展也需要良好的地方財稅環境。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可以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這不但可以促進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化,還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為地方財政支援製造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然而,地方債券發行接近今年下達額度的半數,第一批1萬億元額度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也完成過半。但地方債發行和置換的進度並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關鍵的是財政部要求地方政府置換債券自發自還,債券風險被抬高,同時債券利率也被降低,收益不足以彌補風險,致使作為投資者的商業銀行反應不夠積極。另外,最高期限10年、加權平均期限6.45 年的已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仍未與資本性項目的投資回收期相匹配。

  為此,需要進一步理順財政和金融的關係,加強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賦予地方政府債券較高的收益,同時,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中長期債券的比重,提高債券期限的上限,滿足地方政府對長期資金的融資需求。

  加強財政金融合作

  為製造業尋求財源支援

  三季度,財政和金融的深度合作在中央和地方層面均開始萌芽,二者合作的最大優勢在於:積極財政政策將通過金融杠桿放大政策效果,這將是實施財政政策的新的有力抓手,支援製造業的財政政策也可以充分利用財政金融合作。

  目前,財政和金融合作可廣泛運用在PPP領域,從中可以獲取成熟經驗用於製造業發展,同時,因社會資本介入而節省的財政資金也可用於發展製造業。當然,其前提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PPP模式還有待成熟。因為PPP項目必須同時保證社會資本獲得長期穩定收益和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如果收益難以保證,必然帶來更大的經濟社會風險,也會對社會資本失去吸引力。因此,需進一步科學認識PPP的內涵和外延,分析其在我國所能發揮的具體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弊端,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出臺更為謹慎和規範的政策。還要考慮地方政府當前和未來的財政承受能力,對社會資本的選擇,建立健全示範項目的跟蹤指導、對口聯繫和動態調整機制等問題。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專門為我國製造業發展“量身製作”一套合適的,考慮産業配套能力、中間貨物、生産性服務業、高端技術等種種因素的財稅支援體系。甚至可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的財稅支援政策協調配合,在厘清內在聯繫、影響機理的基礎上,出臺一整套財稅支援方案,形成戰略合力,為助推經濟發展引擎發揮最大效能。

  (閆坤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于樹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