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郵政局回應三輪車“快遞圍城”:將建大量末端設施

  • 發佈時間:2015-11-04 13: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網站消息,針對“快遞圍城”現象,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今日表示,“快遞圍城”主要原因是快遞業發展太快,但相應基礎設施沒有跟上。今後在“最後一公里”方面也要像報刊投遞一樣,要建設大量的“最後一公里”的末端設施,例如智慧快遞箱要建設。

  國務院10月26日印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務院出臺的第一部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促進快 遞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4日做客中國政府網訪談間, 解讀《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將出臺快遞專用機動車輛系列標準,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這是否意味著今後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可以在各城區便捷上路?又如何使它不製造新的交通麻煩呢?

  對此,馬軍勝表示,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發展和道路安全管理方面確實有些不夠協調的地方,但目前來説終極的目標是像國外一樣,由汽車來運輸、投遞,但目前中國這個階段還不現實。

  馬軍勝指出,因為中國包裹快遞的業務剛剛興起,而且我國的包裹快遞是以網購為主,每個老百姓訂的物件比較多,比較小。和國外不一樣,國外平均一個包裹大概都四公斤、七八斤左右,中國的包裹一公斤以下的佔95%。所以這種情況每個快遞人員一天遞送的包裹標準是80件,現在忙不過來,一百二三十件是常有的。所以一百多件、一百公斤,拿個大汽車去開現在確實做不到。但是如果以後發展了,這個包裹變大了,它有個四五百公斤、七八百公斤,像國外一樣,那汽車肯定也得用。另外主要是城市、高樓、馬路,所以目前三輪車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第二也是環保。

  至於出現的一些問題,馬軍勝表示,解決出路有兩個:一是出臺國家標準,從國家對三輪車的技術要求、安全要求、行駛要求上制定嚴格標準;二是各地要出臺相應的使用規定,結合各地情況,通過部門和地方的努力解決我們“最後一公里”投遞難的問題,總不希望快遞量越來越大,每天都是快遞圍城、快遞圍校的現象,這種現象不能長期下去,所以車輛的通行問題是一個難點,政策出臺解決也是必須的。

  馬軍勝表示,“快遞圍城”主要原因是快遞業發展太快,但是相應的基礎設施沒有跟上。跟函件和報刊比起來,今年的快遞量已經200億件了,而報刊兩個加起來還不到200億,我們報刊的設施還是比較完善的,在郵政系統裏面有處理中心,各地隔兩公里有一個服務網點,到每個單位裏面有一個傳達室還有人把它分揀、收發、傳遞,小區裏面都有一個信報箱,設施都很完善,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但是快遞發展得太快,但是以前的規劃基本上還沒什麼考慮,所以只能用這種土辦法來做了。所以今後要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在“最後一公里”方面也要像報刊投遞一樣,要建設大量的“最後一公里”的末端設施。

  馬軍勝稱,例如智慧快遞箱要建設。就是一個快遞櫃,來了以後收貨人在上班不方便來取,像報刊一樣先放到這個箱裏,發個短信通知收貨人,下班拿短信一照把快遞取回去,這個很方便。到目前為止中國現在已經建設了5萬組,已經30多萬格口了,通過這個服務遞送的快遞包裹已經佔一個百分點,但是一個百分點太少,這個比重還得要提高才行,所以這個設施要建設。另外,也要建設社區的服務點、學校的服務點,要做一個快遞的接收站,要解決這個事情。

  馬軍勝最後指出,“我總結一個觀點就是社會的問題總歸要社會的資源來解決,光靠快遞一家可能難以做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