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莫讓各種議論擾亂自身定力 客觀看待中國經濟前景
- 發佈時間:2015-11-04 08:48:5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國外媒體對中美兩國經濟發展前景頗有爭議。有的認為21世紀仍是美國世紀,有的則提出中國世紀即將開始。我們在國際經濟發展比較中,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而應理性客觀看待我國經濟發展前景。
我國經濟成就輝煌。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新中國成立後,在迅速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我們開始進行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世界上少有的高速度持續發展,實現了從工業化初期階段向工業化中後期階段的歷史性跨越。1979—2014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7%,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近2倍;經濟規模的世界排名由1975年的第九位躍升至如今的第二位,約為排名第一的美國經濟規模的60%;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382元增加到2014年的46629元,按當年匯率均值計算達7591美元,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如果同美國作一簡單對比,就會更直觀地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據麥迪森主編的《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中的數據,1820年美國GDP為124億美元;1952年中國GDP為679億人民幣,按1990年匯價為142億美元,與美國1820年的GDP大體相當。美國經過180年發展,到2000年GDP達到10.28萬億美元;新中國經過65年發展,到2014年GDP達到10.36萬億美元,與美國2000年的GDP大體相當。可見,從經濟總量看,新中國用65年取得了美國用180年取得的經濟成就。
我國經濟前景光明。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上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再次響起。客觀來看,我國經濟增速比前幾年有所減緩,但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經濟發展前景最好的國家之一。我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通道,未來20年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實力。主要依據在於: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資訊化方興未艾,經濟增長潛力巨大;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新的經濟增長點大量涌現;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將創造大量商機;金融體系整體穩健,外匯儲備充足,具有較強的抗外部金融衝擊能力;科技創新水準正由跟跑、並行為主向並行、領跑為主轉變,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將從總體上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增強內生增長動力;“一帶一路”建設等國際務實合作深入發展,推動我國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促進我國與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等等。
不必糾結于何時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儘管外界有種種議論和預測,但我們自己不必糾結于何時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更不能被別人的議論和看法牽著鼻子走。這是因為,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並不是我們的核心目標,我們拼搏努力是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目前世界經濟政治形勢錯綜複雜,我們尤其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上來,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譜寫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時代新篇章。(黃振奇 黃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