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騎自行車出行 車往哪兒停?

  • 發佈時間:2015-11-03 15:30: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幾天剛在公司樓下丟了一輛價值3000多的自行車,不敢再買車了。”這是一位市民的丟車感言。

  如今倡導綠色出行,自行車又重新回歸到不少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幾千元的自行車也成了騎行族的標配。可是法晚(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記者走訪公園、交通樞紐和寫字樓周邊發現,自行車存放處有名無實、無人看管的現象多見,部分有人看管的收費停車場還發生過丟車事件,自行車也逃不過停車難。

  專家認為,在倡導綠色出行的同時,應建設更多的配套設施。

  走訪

  公園 玉淵潭存車處有名無實

  在海澱區玉淵潭公園東門,門口有收費的機動車停車位,但並無專用的自行車停車場,所有自行車或停在路邊,或停在公園門口,或見縫插針,用北京話説就是“逮哪兒停哪兒”。

  繞到公園南門,在一處不起眼的指示牌上,發現了“自行車停放處”,但順著指示方向尋找,卻並未發現相應的停車場。門前保安告訴記者,自行車都是順道存放。原來這是一處“有名無實”的停車點。

  法晚(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記者又來到三環路邊的公園西門,終於找到一處自行車專用的收費停車場,但正趕上工作人員離開、大門緊閉。場院內的自行車、電動車稀稀拉拉停了十幾輛,多數自行車還是在公園門口隨意停放。

  陶然亭尚存一收費存車處

  西城區陶然亭公園北門,客流量較大,門前有一個籃球場大小的院子,曾經是專用自行車停放場所,但場院內無人看護,大部分自行車還是隨意停在便道上,停車場幾乎被閒置。

  “該停車的地方空著,不該停車的地方到處是車。”家住公園附近的秦先生抱怨説。秦先生認為,自行車停車要比機動車混亂得多,幾乎是毫無規矩可言,只不過佔地面積小、影響不夠明顯罷了。有多位遊客證實,該停車場曾經有人看管,但不知為何人家不幹了。

  在陶然亭公園東門外,終於找到了一處“傳統的自行車停車處”。停車處明碼標價,普通自行車0.4元、帶變速的0.6元、電動自行車1元、摩托車2元。場院面積至少能容納200輛自行車,雨棚用鑄管焊接,表面的綠漆已經褪色,但棚子依然堅固如初,車棚內還設置了監控攝像頭。而最讓人放心的是,這裡有人看管。

  負責看車的許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全北京城這樣的車棚已經不多了,他和另外一位師傅輪流值班,但沒有夜班。夜裏他們就把大門鎖上。

  進來存車的都是熟客,很自覺地將停車費放到門口的桌子上,不用許師傅催著交錢。

   交通樞紐 宋家莊無人管理 丟車自負

  宋家莊交通樞紐有一座半地下的自行車停車場,可容納2000輛自行車,目前仍處於免費停車階段。自行車停車場兩個入口全部臨時關閉,其中一個入口門口貼有“免費停車,丟車自負”的標識。記者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停車場臨時關閉是由於交通樞紐站外頭廣場維修導致,據負責人介紹,十幾天以後會重新開放。

  採訪多名周邊經商的商販記者了解到,雖然地鐵交通樞紐有地下停車場,但很多人還是會圖方便把車停在站外的空地上,由於是三條地鐵站的換乘站,宋家莊地鐵站一共有9個出入口,記者在G、H、F出口都看到停放有大量自行車,共約300輛。住在宋家莊附近的楊女士説,放在地面上並不安全,她有一次兩天忘了取車,再去時自行車已經不見了。

  此外,記者還走訪了四惠公交樞紐站。記者發現,此處雖然有專門的自行車停放地點,但是內部只有監控並沒有專人看守。

  在這裡也有市民向記者反映説,曾經在此丟過自行車,“騎車乘地鐵上班,等回來時候發現自行車沒了,也是挺麻煩的。”

  而在地鐵14號線將臺路站記者發現,這裡設置了專門的自行車停放區,區域內有掛牌顯示收費,但值班崗亭卻是空的,既無人收費也沒人管理。

  寫字樓 國貿車庫太小必須提前來存

  法晚(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記者在國貿商圈附近走訪,在SK大廈東側有一個專門停放自行車的車庫,這是一個地下自行車庫,顯示開門時間為每天的6點30分到晚上10點,一位正在往外推車的上班族對記者説,這個地庫雖然可以停車,但是地方太小,每天要提前進來才有車位。走進該自行車庫記者發現,車庫內有一名老大爺在值班,據他介紹,這個地庫專供附近的上班族停自行車,停車不收錢。

  在國貿地區,有很多上班族都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但多在路邊停車。“每天基本都是停在路邊,也害怕車被偷。”在此上班的小宋這樣對記者説。記者看到,無論是建國路兩側,還是建外SOHO周邊的自行車都是停在路邊的人行道上。

  中關村收費停車場也丟車

  在中關村科貿電子城、鼎好電子商城、中關村E世界一帶,專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停放的停車場,有收費員看守,但都沒有安裝監控探頭。

  位於中關村E世界西南角的收費自行車停車場正處於道路邊上,這處自行車停車場約有50平方米,並設有近30個立體停車位,全部停滿能停約100輛自行車。

  一位在E世界裏上班、常在此停放電動車的男士告訴記者,他之前的兩輛電動車都是在這裡被盜的。

  “沒有辦法杜絕。”他告訴記者,“雖然有人看管,但收費員也分不清車子的主人是不是推走車子的人。”丟過兩次車子後,他買了一輛外表有大片銹跡的二手車,他説“這樣的肯定沒人偷”。

  四通大廈的北側緊挨海淀大街。中關村大街與這條街交叉口靠近四通大廈路邊常有近百輛車沿著路邊欄杆、停在人行道上。一名自稱“管理員”的人每天在此收費,“自行車5毛,電動車1塊,可停一天。”該“管理員”説。

  在四通大廈工作的李翠華常騎車來上班,她告訴記者,上個月,她已在這個停車處丟過1輛自行車。現在她騎的車子是100塊買的二手車,而每次停下後都會上三把鎖。“雖然不值錢,但是丟了也鬧心”。

  記者走訪發現,在中關村科貿電子城、鼎好電子商城、中關村E世界一帶,與該“停車處”類似的“扎堆停車場”大大小小不下10處,其他的幾處無人看管。這些停車處越是靠近大廈門口停的車子越多。

  中關村管委會曾在扎堆停車處畫了白線,畫上自行車的標誌。“但每處停放的車子從未整齊過。”一位大廈保安隊長告訴記者,“基本上每隔一兩天,就有人反映車子丟了。”

  講述 悄悄消失的收費停車處

  法晚(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記者走訪了十多位北京市民,多人回憶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北京市仍有不少“收費自行車存車處”存在。但不知什麼原因,一點點從身邊消失了。

  家住軍事博物館附近的徐小姐説,過去在軍博地鐵站南側,是有一處收費的自行車停車處,後來不知為何就取消。現在軍博地鐵成了換乘站,客流量更大,而站外的自行車都是亂放,越來越沒有秩序可言。

  記者也蒐集到一些停車處曾經存在的收費憑證,從上世紀50年代-90年代末,都能發現這些票據。據了解,從解放後到上世紀90年代,有很多存車處,會發給存車人兩塊竹牌,一塊別在車上,一塊自己帶走,取車的時候,兩個牌子對得上,管理員才放行。這種方法既方便又實用。

  建議 配套服務和綠色出行得同步

  關於自行車停放,北京市自行車協會活動部負責人孟亞明介紹説,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騎行者的隊伍。騎行車輛也逐漸升級,價值三五千、七八千、甚至上萬的都很普遍,但停車難題也隨之而來。

  孟亞明稱,在很多賓館、寫字樓,自行車停放管理未能“與時俱進”。騎行者經常遇到公司大樓無自行車停放處、也不能把車推進辦公室的尷尬,即便是有自行車庫,也存在安全隱患,最後部分人只能放棄綠色出行的打算。

  孟亞明倡議,在政府號召老百姓綠色環保出行的同時,有關部門在配套設施和服務方面也能跟上。(崔毅飛 張群琛 石愛華 實習生 李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