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標準從收視率到點擊率 造假基礎不存在
- 發佈時間:2015-11-03 14:35:1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周,“中視豐德影視劇合作專區”在樂視網PC端、電視端和手機端正式上線。以影視版權運營為主要業務的中視豐德向樂視網提供影視劇新媒體版權,雙方以點播收益為結算依據進行分成。這是國內版權商與視頻網站首次實行按點擊率進行分成,也向傳統電視劇行業釋放出一個信號,唯收視率論的時代可能真的熬不了太久了。
收視率,一直被視為電視劇行業的命脈,電視臺用它來吸引廣告商的投放,製作方則憑它來證明作品的實力和定價。然而,這幾年收視率對賭和數據污染已經不再是行業秘密,成了人人喊打卻屢禁不絕的行業毒瘤。收視率不達標,電視臺就不給錢,一些製作商就想辦法買數據,甚至一些第三方公司明目張膽地幹起了“數據行銷”。在這種情形之下,一些鋌而走險的製作商通過買數據的方式以次充好,大肆獲利,而一批守法企業只得另尋出路。
中視豐德作為業內首家和視頻網站按點擊率分成的版權商,背後其實就有這樣的無奈。三年前,其董事長王建鋒在微網志上公開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收視率數據,並列出大量實證,揭開了收視率造假這一行業黑幕,轟動一時。但這一行為不僅讓他本人收到了郵件威脅,更讓公司業務幾近停滯。在三年的沉寂之後,他選擇與視頻網站合作,正是看到了新的機遇和可能性,“經過幾年的思考和等待,我們等到了網路付費模式的建立,與網路渠道合作是再次嘗試,希望借助合作主體的市場化,找到新的出路和模式。”
一直以來,網站購買電視劇播放權通常都是一次性買斷,但高昂的採購成本也讓視頻網站頭疼。優質劇如果不高價搶購,就會落後於競爭對手,但高價買回來基本上都是賠本賺吆喝。與之相反,按點播收益分成則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分賬模式,既可以降低網路平臺的版權成本,還可以建立一種互贏的持續盈利模型,對版權商和運營商,都不失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毫無疑問,沒有網路視頻付費業務的飛速發展,也沒有人會敢於嘗試按點擊率分成。《網路視頻個人付費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4年年初至2015年年初,中國視頻個人付費市場規模從2.1億成長到5.9億,年度同步增幅高達178.1%。僅愛奇藝一家,2015年6月月度付費會員數同比去年增長了765%。進入10月,這個數字增至近1000萬。未來隨著付費業務的普及,按點擊率分成很有可能成為新的行業標準。
另一個問題是,點擊率就一定比收視率真實麼?王建鋒認為,由於版權商與視頻網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合作格局,點擊率造假的基礎不存在,因此會相對更客觀一些。但是,點擊率也不應成為衡量電視劇的終極標準,接下來,他計劃與視揚顧問合作組建大數據研發中心,開發網劇生産、採購和投資的評價體系,搭建以編、導、演為核心元素的價值評估體系,以改變目前簡單的以收視率和點擊率為標準的評價體系。
其實,與樂視網合作,選擇流量分成,王建鋒看中的不僅僅是網路點播帶來持續的分成收益,更看重網民觀看影視作品習慣的“大數據”。這些用戶消費數據將對其今後力推的“定制劇”創作和行銷提供數據支撐。中視豐德已募集了10億元人民幣用於網劇定制,同時將與《紙牌屋》的出品方Netflix合作,引進美式網劇生産方式,啟動“中國資金+中國故事+中國市場+美國製造”的商業模式。
和中視豐德一樣,慈文、唐德、新麗、海潤等一批製作公司都開始轉向投資網劇或電影。可以預見,隨著投資規模和製作水準的不斷提高,傳統電視觀眾會越來越多的流向視頻網站。而依靠實實在在的點擊量進行分成,會讓製作商不敢隨便用爛劇糊弄觀眾。另一方面,電視臺的收視腐敗如果還無法徹底剷除,也會讓良心劇流向新媒體平臺。失去了優質內容,也就失去了觀眾,電視臺如果還一味抱著虛假的收視率不放,後果很可能是拱手讓出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大蛋糕。(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