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北望都:綜合利用農民增收

  • 發佈時間:2015-11-03 05:21: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秋十月,河北望都縣整個田間和村莊沸騰了:玉米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秸稈青貯機和拉運玉米秸稈的車輛穿梭于田間。農民將金黃色的玉米棒子晾曬在屋頂,內心的喜悅洋溢在臉上。

  “玉米秸稈可是寶嘍。你瞅瞅,秸稈還田的土壤多疏鬆透氣。”10月9日,望都縣東張莊村村民陳躍進站在自家用玉米秸稈還田的10畝地裏,用雙手捧起一把土説:“採用秸稈還田的土壤保墑好,肥力效果明顯,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最關鍵的是增加農作物産量和改善品質。秸稈還田兩年後,小麥、玉米每畝能增産兩到三成。再也不用燒掉污染環境了,一舉多得,經濟和生態效益非常明顯。”

  望都縣農業局技術推廣中心站站長王建威介紹,秸稈機械化還田作為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農民嘗到了秸稈迴圈利用的甜頭,昔日秸稈焚燒的“狼煙”成為了歷史。該縣秸稈綜合利用有三種形式,一是還田增加地力,二是加工成青貯飼料,三是賣給沼氣站制沼氣。“我縣發展秸稈生態迴圈農業,秸稈得到綜合利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望都縣玉米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22.5萬畝,年産玉米秸稈100萬餘噸,發展奶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巨大潛力。望都縣奶牛養殖小區圍繞奶源品質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大動作,通過“小麥玉米—秸稈養牛—牛糞還田”的迴圈農業模式,向高品質的奶源種植基地邁進。張長江是一家奶牛養殖牧場負責人,建有1000畝的玉米飼料種植基地。“一般每畝玉米地産秸稈4噸,一頭奶牛一年的用量是2.5畝地秸稈。”張長江介紹,通過微生物厭氧發酵和化學作用,在密閉條件下將玉米秸稈製成青貯飼料,將玉米秸稈變廢為寶供牛食用。目前,該縣奶牛存欄1.23萬頭,成為蒙牛、伊利、光明乳業集團的奶源基地。

  “秸稈制沼氣,是治理農村大氣污染的‘美學命題’。”望都縣柳陀村村民張建勇説。該縣按照國家補貼、縣財政擔保、村民自籌的辦法,在柳陀村建成佔地28畝的大型聯戶秸稈沼氣工程,採用秸稈發酵工藝將秸稈變成了清潔、高效的燃氣。柳陀村的秸稈沼氣站每年可消耗1300多噸玉米秸稈,産生燃氣14萬立方米,為全村800余戶村民提供了清潔能源,在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等方面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張建勇算了筆賬,一個五口之家用液化氣燒水做飯,每月約花費90元;改用秸稈沼氣,每立方米1.5元,每月費用不到40元,全年至少節省600多元。不僅如此,“自家8畝地的玉米秸稈還能賣1800多元。不僅家裏更乾淨,還能賺錢。”張建勇説。

  文/本報記者 雷漢發 通訊員 陳衛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