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大米“吃”到谷殼灰:産糧大縣稻穀“吃幹榨盡”促農民增收

  • 發佈時間:2015-11-02 10:20: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昌11月2日電(記者秦宏)“為稻穀加工中的每一處‘廢料’都找到市場,哪怕是谷殼灰。”糧食豐收年,如何給糧農一個好收成,中國稻米加工強縣、全國商品糧基地江西省新幹縣給出了答案:實現糧食加工企業集聚,完善糧食加工産業鏈,將稻穀從大米“吃”到谷殼灰,提高糧食附加值,促農民增收。

  “以前,稻穀收割後要曬乾再拉去賣掉,現在濕谷就可以直接賣到加工企業去。規模化、現代化糧食加工企業的發展,對於我這樣的種糧大戶來説,省了不少心,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新幹縣大洋洲鎮夏塘村種糧大戶楊建軍告訴記者。

  晚稻收穫季節,新幹縣贛中綠色糧油工業城內,滿載稻穀的車輛排著隊等待加工企業收購。這些稻穀將經過米業公司的烘乾、剝殼、篩選等加工工序,被包裝成一袋袋大米投向市場。

  同時,稻米加工中留下的谷殼,將被送往縣裏的稻殼燃料電站成為發電的原料;米糠則會被送進米糠油加工廠或澱粉糖漿生産企業,用來榨油或生産下游産品。谷殼燃燒後的谷殼灰,也會被賣到鋼鐵公司當生産所需的原材料,確保對稻穀價值“吃幹榨盡”。

  “我們公司平均每天可消化170多噸谷殼,年發電量可達4000萬千瓦時。僅此一項,每年就可增加稻米的附加值近4000萬元。”江西金佳穀物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經理龔志宏説。

  目前,新幹縣贛中綠色糧油工業城內已形成“原糧—谷殼—發電—用電”“原糧—米糠—米糠油—糠粕—飼料”“原糧—碎米—米粉食物(澱粉糖漿)”三條完整産業鏈,實現了上下游糧食加工企業集聚發展。大米加工副産品資源開發的米糠養分素、米糠養分纖維、大米蛋白、多孔澱粉、米乳飲料、γ-氨基丁酸和米糠多糖等新産品,市場反應良好。

  作為全國産糧大縣,新幹縣年産稻穀穩定在30萬噸左右,擁有糧食生産企業70多家,年稻米加工能力120萬噸,年加工量達80萬噸,可實現糧食産值30多億元。在一道道迴圈利用環節中,新幹縣稻穀的附加值提高了3—5倍。

  糧食加工産業的發展,增加了對稻穀的需求量。因加工稻米能力強,新幹縣不僅無糧食倉儲爆滿壓力,還要到外縣購糧。僅在賣糧環節,因新幹縣糧食收購價格多年保持比周邊縣市高出每100斤3—4元,平均每年可為全縣糧農增收約7000萬元。

  “城內的糧油加工企業之間構成了彼此相關、配套、彌補的上下游工業鏈條,這不僅有效穩定了糧價,對每一粒稻米‘吃幹榨盡’,也使農民得以豐産豐收。”新幹縣糧油産業促進辦主任吳錦華介紹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