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蘇州工業園區五大平臺建設 開放創新迎來“新風口”

  • 發佈時間:2015-11-02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蘇州工業園區場景。 陳雨禾攝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並明確蘇州工業園區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對接自由貿易試驗區並積極複製成功經驗,以建設中國開發區升級版、世界一流高科技産業園和國際化開放合作示範區為發展目標,著力構築“開放合作示範平臺、産業優化升級示範平臺、國際化創新驅動示範平臺、體制改革示範平臺和城市綜合治理示範平臺”五大平臺。

  五大平臺建設,既是對開放創新的前景展望,也是蘇州工業園區再次迎來的“新風口”。

  高大上的“朋友圈”

  蘇州工業園區不斷吸引國際領先企業入駐、吸引高精尖人才集聚,努力建成高水準的開放合作示範平臺和産業優化升級的示範平臺

  蘇州工業園區一家湖景餐廳裏,七八位國內醫療器械圈裏的“大腕”圍坐在一起。他們的相聚,得益於全國最頂尖的醫療器械專業會議——第五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在園區舉辦。美國歸來的紀欣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現在是蘇州安德佳生物科技公司的總經理。

  紀欣介紹説,公司的兩項核心技術止血粉和內窺鏡系統已經獲得中國和美國的發明專利,企業選擇在蘇州工業園落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有他認可的“朋友圈”。

  400余家高科技研發企業,近萬名高層次研發人才,新藥創制、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等産業集群已形成。這是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産業的家底。近期,這個“朋友圈”又變大了,江蘇康寧傑瑞、羅氏診斷、恒瑞醫藥、玉森新藥等企業相繼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工開業。同時,還涌現出“醫藥健康+物流”“醫藥健康+大數據”等新型業務模式。

  近年來,園區通過加大政策、資源等傾斜力度,累計建成各類科技載體超360萬平方米、公共技術服務平臺30多個、國家級創新基地20多個,國際科技園、創意産業園、蘇州奈米城等創新集群基本形成。園區不斷吸引國際領先企業入駐、吸引高精尖人才集聚,持續打造高大上的“朋友圈”,努力建成高水準的開放合作示範平臺和産業優化升級的示範平臺。

  創業者們也同樣能在這裡找到“朋友圈”。2014年6月,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創業長廊正式運營。越來越多的創業服務機構在這條大街上聚集。簽約入駐長廊的創服機構,已從最初的10余家增加到24家,還有10家孵化器排隊等待入駐。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翔表示,將園區建設成高水準的開放合作和産業優化升級的示範平臺的同時,也要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園區打造成國際化的創新驅動示範平臺。

  審批只需一枚印章

  蘇州工業園區不斷弱化行政審批,全面推行標準化、規範化審批,變“嚴進、寬管、輕罰”為“寬進、嚴管、重罰”

  9月初,從事IT行業的李宇想在蘇州工業園區創辦一家數據管理公司。他沒有想到,手續竟然如此簡單: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到園區服務中心的窗口就能“一次搞定”。這得益於8月份掛牌成立的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

  為改變審批週期長、蓋章多、仲介多、收費多、遞交材料多等“一長四多”的狀況,蘇州工業園區將原來涉及近30個處室、80多人、16枚審批印章,精簡為3個業務處室、16名審批人員、1枚審批專用章。審批局還承擔一定的窗口管理職能,將轄區內各類窗口服務統一納入管理,創建標準化的服務運作體系,實現對園區窗口全覆蓋管理。

  “一個印章管審批”的“減法”,依託的是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流程的進一步優化和資訊技術的支撐。蘇州園區不斷弱化行政審批,全面推行標準化、規範化審批,變“嚴進、寬管、輕罰”為“寬進、嚴管、重罰”。同時,構建起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多角度監管體系。通過完善資訊化平臺體系,推進線下權力運作和線上公開展示同步;通過構建失信懲戒的信用體系,試行重大失信行為法人和負責人“黑名單”制度;通過構建轉移職能的政府購買體系,打造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監督的平臺。

  “政府會主動砍掉阻礙企業發展的荊棘,在有序的環境中實現産業自由發展的目的。”江南嘉捷電梯總裁金志峰説,企業是這些改革舉措最直接的受益者,“親商理念”成就了政府與企業和諧共榮的局面。

  “良好的經濟機構,特別是公共部門,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介紹説,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園區還在持續發力建設成行政體制改革的示範平臺。

  産城融合先行先試

  産業和城市融合互動,在産業升級中實現城市內涵的不斷豐富和延伸,是貫穿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的一條主線

  楊知評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開發建設伊始,園區就確立了用世界眼光、參照國際坐標來佈局:既是先進産業集聚區,又是現代化新城區。

  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館,記者看到這樣兩張間隔20年的圖片:一張是蘇州工業園區啟動大規模建設前,由規劃專家手繪的金雞湖畔園區鳥瞰圖;另一張則是今年同一個位置上拍攝的實景照片,兩者高度吻合。一張規劃圖,管了20年。産業和城市融合互動,就是貫穿園區發展的其中一條主線,是“園區經驗”的重要內涵。

  在發展初期,園區通過工業化快速發展帶動城市化的推進;進而通過城市化、現代化來支撐高端要素的集聚和産業的優化升級,實現了産業與城市的良性互動、共生共融,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與城市現代化有機結合的新路。

  如今,展開園區的規劃圖,可以清晰地看到:278平方公里土地已被優化為金融商貿區、國際商務區、科教創新區、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等功能板塊,實現了生産與生活的合理佈局。商業地標拔地而起、配套服務星羅棋佈,聚集了超高的商業人氣。金融、文化、外包、商貿、旅遊等齊頭並進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在産業升級中實現了城市內涵的不斷豐富延伸。

  如今的蘇州工業園區,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國務院批復同意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給了蘇州工業園區更多先行先試的機會。“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讓這片土地有機會站在新的起點,繼續奔騰在開放創新的路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石泰峰説。(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通訊員 王 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