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原人大校長陳雨露履新央行副行長

  • 發佈時間:2015-11-02 08:34:51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赴任央行副行長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地。

  10月30日,國務院網站公佈陳雨露赴任央行副行長的消息。陳雨露這位金融界低調的專家,已快速走上公眾前臺。

  陳雨露履新後,央行共有5位副行長,另外四名位為:易綱、潘功勝、范一飛和郭慶平,其中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易綱分管外匯政策,潘功勝則分管徵信。

  2015年8月,殷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儲備管理司負責人調任央行行長助理。

  最年輕的央行副行長

  陳雨露,1966年11月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陳雨露赴任後,將成為5位副行長中最年輕的一位。陳雨露學術興趣涉獵貨幣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等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開放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資本市場。近幾年來,他對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有更多更深的研究,例如在其主導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每年都會定期發佈《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專注人民幣國際化的陳雨露履新正值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時刻。今年11月,IMF執行董事會按計劃將正式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行至最後的衝刺階段,央行在其中肩擔重任。

  對此,市場認為,陳雨露此時赴任央行副行長與人民幣加速國際化、加入SDR密切相關。不僅如此,陳雨露與央行早有淵源,曾于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間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還是頗有影響力的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之一。作為金融領域專家,陳雨露近年研究主要聚焦於人民幣國際化,與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目標一致。

  今年7月18日,陳雨露代表課題組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5》。陳雨露表示,人民幣在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金融交易計價和外匯儲備功能已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上漲的主要動力。如果今年下半年人民幣能夠通過SDR例行審查,跨入國際貨幣儲備行列,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穩步上升奠定階段性基礎。

  此前,今年5月,陳雨露在瞭望智庫刊發的文章中指出,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光明前景,市場是認同的;對於吸納人民幣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大家也是公認的,攔在SDR與人民幣之間的都是一些技術層面的細節問題,並不是原則問題。人民幣加入SDR只是時間問題。

  金融領域頗為出色

  陳雨露于2011年11月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時年45歲的他在當時是中國最年輕的全國重點大學校長,位列副部級。

  陳雨露在其他金融領域也頗為出色。此前,他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項目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綠色融資需求巨大。據課題組核算,2015至2020年期間,中國低方案綠色金融資金需求為14.6萬億元,高方案資金需求為30萬億元;2015至2030年,中方案需求為70.1萬億元,總需求共計123.4萬億元。

  陳雨露解釋道,“低方案”是指落實目前已經制定的環境規劃、計劃和標準所需要的資金,“中方案”是基於當前規劃以達到環境標準所需要的資金,“高方案”則是基於環境無退化原則、提高環境標準、實現更高水準環保目標所産生的資金需求。

  2013年5月,陳雨露在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一場報告會上表示,金融開放的本質是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金融産業的對外開放以外,貨幣的國際化也將成為大勢所趨。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也將是一個漸進而長遠的過程,中國應該通過兩個‘三步走’戰略,從人民幣崛起的使用範圍上和人民幣充當世界貨幣的功能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2014年9月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陳雨露表示,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需要從兩方面兼顧:一個是讓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有形之手”也必須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大的結構調整時期,需要通過貨幣政策來助力結構調整。

  在2015年兩會上,陳雨露表示,中國貨幣政策還將維持中性,穩健貨幣政策的整體基調沒有變,以防止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他稱中國經濟應保持6-7%的平穩增長速度。但他同時指出2015年可能有些特殊。

  2015年6月,在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人民幣、SDR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研討會上,陳雨露表示,由於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廣大新興市場國家深感憂慮,國際貨幣體系到了亟須改革的重要關口。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速度較快,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命運共同體並且形成一個人民幣貨幣區的可能性。

  2015年7月,在由中國人民大學與交通銀行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2015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上,陳雨露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快速加快,只要沒有重大不利事件發生,人民幣或許在兩年內就將趕超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而且人民幣很可能成為新的特別提款權的籃子貨幣。他同時建議,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央行高層變動頻繁

  央行近年高層變動頻繁,記者梳理了近來變動情況。

  2014年10月,劉士余由央行副行長調任中國農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2015年1月,姚余棟由貨幣政策司副司長調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2015年1月,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被任命為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執行董事。

  2015年1月,溫信祥由央行金融研究所任副所長調任央行貨政司副司長。

  2015年2月,原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調任中國進出口銀行任董事長。

  2015年3月,原央行副行長李東榮退休。

  2015年2月,范一飛由中投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銀行董事長調任央行副行長。

  2015年2月,郭慶平由央行行長助理升任副行長。

  2015年4月,央行行長助理金琦出任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15年3月,張曉慧由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升任央行行長助理。現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接任貨幣政策司司長。

  2015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山東省分局局長楊子強升任央行行長助理。

  2015年5月,周誠君由央行辦公廳(黨委辦公室)副主任調任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

  2015年6月,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任命連維良、史耀斌、張曉慧、田國立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朱之鑫、胡曉煉、馬建堂、胡懷邦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現任貨幣政策委員會經濟金融專家委員錢穎一、陳雨露、宋國青的任期已滿,經國務院批准,任命樊綱、黃益平、白重恩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個人簡歷:

  陳雨露,1966年11月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9年01月至1992年0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係教師;

  1992年07月至1993年0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係系主任助理、講師;

  1993年02月至1997年04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係副系主任、副教授;

  1997年05月至2002年0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2002年01月至2005年05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教授;

  2005年05月至2010年03月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2010年03月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2011年1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主要著作和論文

  2010,《中國農村金融論綱》,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0,《金錢統治》,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9,《現代金融體系下的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路徑、風險與監管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發展:經濟影響、應對思維與發展方式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我們真的理解金融危機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貨幣政策分報告四 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增長與貨幣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金融學文獻通論 微觀金融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金融學文獻通論 宏觀金融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金融學文獻通論 原創論文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美國金融霸權的崛起(三)》,《金融博覽》第4期

  2010,《美國金融霸權的崛起(二)》,《金融博覽》第3期

  2010,《美國金融霸權的崛起(一)》,《金融博覽》第2期

  2010,《金融危機中的資訊機制:一個新的視角》,《金融研究》第3期

  2010,《中國金融學科60年:歷程、邏輯與展望》,《中國大學教學》第1期

  2010,《作為“邊際增量”的農村新型金融機構:幾個基本問題》,《經濟體制改革》第1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七):貧窮的大革命》,《金融博覽》第11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六):約翰·勞的金融傳奇》,《金融博覽》第10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五)》,《金融博覽》第9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四)》,《金融博覽》第8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三)》,《金融博覽》第7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二)》,《金融博覽》第6期

  2009,《西方霸權與金融崛起(一)》,《金融博覽》第5期

  2009,《經典並購案例的反思——評<煉獄之門: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新聞背後>》,《中國電力企業管理》第19期

  2009,《後危機時期貨幣金融穩定的新框架》,《中國金融》第16期

  2009,《信貸擴張、監管錯配與金融危機:跨國實證》,《經濟研究》第12期

  2009,《從華盛頓峰會到倫敦峰會》,《求是》第10期

  2009,《中國農貸市場的利率決定:一個經濟解釋.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6期

  2009,《農戶增收與農業發展:省際實證》,《農村金融研究》第6期

  2009,《後危機時期我國的金融開放度與國家控制力》,《理論動態》第5期

  2009,《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發展機遇》,《理論視野》第4期

  2009,《農戶類型變遷中的資本機制:假説與實證》,《金融研究》第4期

  2009,《農村金融中的政府角色:理論闡釋與中國的選擇》,《經濟體制改革》第4期

  2009,《金融自由化、國家控制力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3期

  2009,《關於農戶信用和風險偏好的幾個註釋》,《財貿經濟》第1期

  2008,《全球新型金融危機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戰略調整》,《國際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全球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同一性與差異性》,《現代商業銀行》第8期

  2008,《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金融》第7期

  2008,《社會信用文化、金融體系結構與金融業組織形式》,《經濟研究》第3期

  2008,《中國金融業混業經營中的開放保護與國家控制》,《財貿經濟》第3期

  2008,《混業經營與金融體系穩定性:基於銀行危機的全球實證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

  出版教材

  2008,《國際金融(第三版)精編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國際金融(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國際金融(第二版)學習指導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國際金融(第二版)精編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二級)》,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國際金融(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理財規劃師工作要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3,《公司理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國際金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6,《金融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國際金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貨幣銀行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人物榮譽

  2009年,《金融學文獻通論》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2009年,主持申報的《財政金融專業國際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合作者郭慶旺、張傑、何平、汪昌雲)獲得第六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8年,《金融學文獻通論》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7年,主編的《國際金融》(第二版)被評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7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2005年,《國際金融》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任該課程首席主講教師);

  2005年,“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共同完成課題成果)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

  2004年,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4年,“搭建現代金融學人才培養創新平臺:本碩連讀金融實驗班”(課題成果)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北京市一等獎;

  2002年,《國際金融》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