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術轉移為什麼難
- 發佈時間:2015-11-02 08: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筆者參加了一個全國高校國際技術轉移高峰論壇。會上,國內數十家知名高校技術轉移部門的負責人説起高校技術轉移,異口同聲:艱難!
何出此言?今年以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經大修後頒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文件也已下發,政策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比如,解決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問題,解放了思想,消除了過去“涉及國有資産流失”等一些科技成果轉化的掣肘。政策的春風,帶來了技術轉移的春天。長期以來,中國高校、科研院所扮演著國內技術轉移的主要源頭之一的角色。高校的技術轉移,應該“春風得意馬蹄疾”才對。
問題在於,儘管提升技術轉移的效率與品質,是技術轉移轉化領域的重要課題,但傳統上,我國高校科研多重視出論文、出成果,而技術轉化一直很薄弱。在絕大多數高校,技術轉移沒有設專門部門,從事技術轉移工作,被當成後勤邊緣領域,不被重視也感受不到尊重。另一方面,做技術轉移工作,既要有對技術的洞察力,又要有與企業、市場打交道的能力,要求是複合型人才。這樣的專業人才,極度缺乏。人才的短缺,又讓工作不易出彩,得不到重視,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推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拜杜法案》,啟動了美國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的引擎,催生了矽谷的二次繁榮和新技術市場化的滾滾浪潮,促使美國經濟擺脫了70年代的滯漲泥潭,實現了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動能來源的轉變。因此,在提倡科技成果轉化的今天,大多數高校,改變舊框框,調整舊思維,充分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深入探求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體制、機制及模式的新路徑,是當務之急。
目前,科技領域體制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作為研發創新重陣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必將迎來技術轉移轉化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只有更加提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更加重視相關專業技術轉移人才的培養,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部門等多措並舉,才能使技術轉移真正實現應有價值,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真正促使制度創新推動科技轉化,以科技轉化助力經濟轉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