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眾創空間,找尋自己的發展之道

  • 發佈時間:2015-10-31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創業園地

  10月29日,首屆中關村創新創業季閉幕,但關於創新創業的故事,還遠沒有講完。

  越來越多的城市投身創新創業熱潮。天津市科委副主任李寶純用“如火如荼”來形容該市眾創空間的建設情況——到目前為止,天津市第一批認定的眾創空間已達42家,到今年年底預計能達到100家。

  眾創空間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發展。中國創業咖啡聯盟發起人程川從三年前起就關注眾創空間,據他了解,全國眾創空間的數量幾乎每年增加一位數。

  繁華背後,或有隱憂。近日,“中國眾創空間高峰論壇”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行。這場由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濱海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論壇,聚焦一個主題——眾創空間,要怎麼走出自己的路?

  眾創空間進入3.0

  來自溫州的某眾創空間創始人有些煩惱:他們在溫州市中心拿下了三萬平方米的空間,投入不菲;但是創業者們傾向於零成本入駐,這讓他們很是為難。北京創客總部合夥人陳榮根幫他出了個主意:在産業鏈上下工夫,同時尋找成本的分攤機制。

  其實,現在很多眾創空間已經拋棄了“靠出租空間盈利”的這條老路。

  陳榮根和其他幾位合夥人創立的創客總部,給自己的定位是“移動互聯網際網路金融孵化器”。在他看來,眾創空間的運營模式已經經歷了幾次進階:一開始,“眾創空間”們靠出租空間的差價盈利,主要提供物業服務;後來則為創業者們提供註冊公司、智慧財産權申報等基礎服務;而到現在,眾創空間開始朝第三階段發展,也就是為創業者提供産業鏈服務。

  什麼叫産業鏈服務?這正是創客總部提供價值的“核心”所在。在産業鏈上,能幫創業者的事很多:怎麼做市場定位;怎麼找準商業模式;怎麼爭取到最初的用戶;爭取到用戶之後如何帶來口碑;怎麼能夠拿到投資……這還只是針對創業産品。至於創業者本身,也需要“升級再造”。創客總部要幫他們轉變思維方式,助推他們成為真正創業者。

  陳榮根強調,眾創空間要培育創新的土壤。創客總部天津分部就開始在天津打造他們一直倡導的“靠譜協同創業圈”,吸引來自京津冀的優質項目和創業團隊落戶濱海新區。

  要有咖啡,但不能只有“咖啡”

  IC咖啡創始人胡運旺也一再強調,只有物理空間,不能算一個好的“眾創空間”。

  不過,它也不能單單就是一個孵化器。胡運旺推崇“咖啡”的作用:“眾創空間不重視創業咖啡是錯誤的。咖啡産生新的創業者,這是源頭,它能製造活水。”

  IC咖啡是國內首家以IC産業鏈為主題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而咖啡是整個模式鏈條的第一步。 “純粹招企業入駐,就和招商引資沒有區別。”胡運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咖啡”意味著交流。想創業的人們,帶著他們的困惑和野心,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可能就誕生了新的點子,可能就組建出了新的團隊。

  不過,也不能就只盯著“咖啡”。創業咖啡吸引來創業者,孵化器進行孵化,然後為他們提供産業服務,最後吸引來天使投資。

  這也是IC咖啡提供的“四步走”服務。和陳榮根一樣,胡運旺瞄準的也是産業鏈。他坦言,做創業咖啡不賺錢,但是為創業者把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群和橫向的合作夥伴這一産業鏈條打通,那麼則可以自我造血,持續盈利。

  “除了140字的推特,我們也要會飛的汽車”

  眾創空間,不僅僅是為網際網路創業者提供的築夢空間。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慧濤説,他期待著物理世界裏的那些顛覆性技術。

  中科創星關注的是科技成果轉化、高科技成果轉化運營。曹慧濤稱,要建設“硬科技”生態體系。他看到,中國大部分企業目前不具備成為創新主體的能力,而絕大多數的創新資源還沉睡在科研院所的圍墻裏。如今投資主體越發多元,去年天使類投資資金達到40億,但這並不能讓曹慧濤感到欣喜——因為其中80%的資金投到了網際網路領域;肯向先進製造、實體製造業砸錢的“天使”就更少。

  孵化器也同樣如此。“在咖啡館和茶館裏造不出會飛的汽車,可是我們的研究所和大學又不夠開放。”曹慧濤希望中科創星能做創新的發動機,推動原來在實驗室的成果往前走一步,打造“研究所+基金+孵化器”模式。

  作為專注“硬科技”的眾創空間,曹慧濤沒有什麼花哨兒的運營模式。他們支援那些極其早期的甚至是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為他們提供實驗室、設備和資金,幫助科研人員把創意變成現實。“解放中國科學家的生産力,這對國家、對社會,都是值得做的一件事。”

  眾創空間的實踐者們表示,未來肯定會有一次“大浪淘沙”,眾創空間高速發展之後會回歸理性。不過,那些歷經考驗活下來的眾創空間,對社會經濟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