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豬肉賣成大富翁的“雙創”啟示
- 發佈時間:2015-10-30 07:53:2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唐金鳳 (本報評論員)
10月2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天地壹號發佈定增公告,此次募資後,持股超過8成的天地壹號董事長陳生身價接近百億元。此外,北大畢業的陳生還是全國大名鼎鼎的“殺豬佬”,他旗下的另外一個公司壹號土豬年銷售額已超10億,綜合算來,殺豬8年的陳生身家已超百億元。(10月29日《中國青年報》)
北大畢業生賣豬肉變成富豪,故事很勵志,人物也夠傳奇。不過,長時間以來,北大畢業生賣豬肉都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身處輿論漩渦的爭議人物陳生,卻一直默默躬行,將賣豬肉這個看上去不夠高大上的崗位,一步步做到了年銷量超10億元的大公司。2013年4月,陳生和陸步軒這兩個北大最出名的畢業生,同時回到母校開講座談創業,再度名揚全國。
從“丟了母校臉”到“為母校爭光”,他們給社會上了生動一課。尤其在當前全社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陳生的事跡對“雙創”有著多方面啟迪。
一則,創業選擇須破除重重阻力。儘管“雙創”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各地政府、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當前力推的一項重點工作,但不少人的就業觀念依舊難以及時轉變。相信持有這種觀點人不在少數:大學尤其是名校畢業生,應進入體制內端上鐵飯碗,或加入大公司大企業幹一份收入高、穩定性強的工作。其實,並不是每一名高材生都適合公務員、事業單位、大企業崗位,也不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希望謀一份穩當的差事,有的人骨子裏有闖勁,天生愛打拼,他們更適合走創業之路。然而,做出創業選擇,本身就需要克服世俗觀念和他人眼光,經得住冷嘲熱諷,更要對打著“都是為你好”名義的勸告脫敏。
二則,創業項目趕風潮不如挖潛力。選擇創業項目如同選擇大學專業,並不是熱門就一定好,一些無人關注的冷門偏門行業、不被人看好的領域,反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而今電商佈局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放到十年前又有多少人看好?今年以來,大量O2O創業項目如多米諾骨牌般倒下,有的調整方向,有的直接銷聲匿跡,主要原因還在於“愛拼才死於風口”。有媒體梳理髮現,餐飲外賣、汽車出行、教育等去年仍是“大熱”的創業項目,到今年便成為關門倒閉重災區。APP火了就一股腦兒做APP,O2O賺錢就扎堆做O2O,緊跟風潮後很快就兵刃相接,難以挖掘行業潛力。
三則,創業之路要有百分百熱情行走。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把産品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無可挑剔,自然會贏得公眾青睞。陳生創業時並沒有沉溺在落差中渾渾噩噩度日,反倒是鑽研行業學問,摸索到“好吃的東西連吃3月也會寡味”,果斷將壹號土豬從只強調“美味”轉向強調美味、安全和健康,打出“狠土狠香狠安全”的廣告,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眼球。
小土豬肉賣出了大市場,也賣出了北大水準。科技領域的BAT之所以取得如今這般成就,同樣離不開公司對産品的孜孜追求,“創始人即産品經理”,確保了産品與服務品質。當前,我們正處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但創業創新不應神聖化,更不應限定範圍。不是只有做高精尖産品才叫創業,也不是只有科技創新才叫創新,只要能提升大眾服務水準,為公眾生活帶來便利,都是明智的“雙創”之舉。而從用戶的利益出發,最大限度滿足公眾需求,市場反哺或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