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際網路發展交出漂亮答卷
- 發佈時間:2015-10-30 05:27:2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二五”期間,是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碩果纍纍的五年。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持續繁榮,百姓生活品質和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能使用高速寬頻上網“沖浪”,還能通過手機打車購物,更實現了與政府部門在網路中交流互動。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表明,我國正在向建設網路強國戰略目標奮勇向前—
10月29日,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十二五”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十大亮點》(以下簡稱“十大亮點”),“十二五”期間,是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碩果纍纍的五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發展,全面提升資訊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經濟,繁榮豐富網路文化,普遍惠及百姓生活,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國正在向建設網路強國戰略目標奮勇前進。
在過去的5年中,這張無形的大網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評價我國網際網路産業所取得的成績?國家資訊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俊説:“推動經濟轉型,轉變治理觀念,網際網路發展成績斐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漂亮答卷。”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在世界範圍內,我國網際網路發展速度空前。”
經濟發展重要驅動力
“十大亮點”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網際網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位居全球前列。網際網路經濟在GDP中的佔比持續攀升,2014年達到7%。網際網路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十二五”期間,網路零售交易額規模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61億,網購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55.7%;網路零售交易額規模達到27898億元,同比增長2.6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網際網路對擴大內需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國家統計局《2015中國網購用戶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2%的新增需求因網路購物産生。
“十二五”期間,網際網路帶動電子資訊相關産業市場高速增長。中國智慧手機累計出貨量超過10億部,銷售規模超2萬億元。移動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收入達到2707.2億元,年均增速達53.9%。
伴隨網際網路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突飛猛進,進入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間,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市值規模迅速擴大。網際網路相關上市企業328家,市值規模達7.85萬億元。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4家上市公司進入全球網際網路公司10強。
網路産品種類不斷豐富、數量持續攀升。網路視頻、網路音樂、網路遊戲等用戶規模達4.81億,同比增加1億人,網路文化産業規模達1500億元,同比增長200%。自主研發網路遊戲走出國門,收入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倍。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網際網路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還在於它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同時網際網路極大地降低了創業門檻和創新成本,有利於引領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加速匯聚,激發創業創新浪潮。
創新治理方式惠及民生
“十大亮點”顯示,“十二五”期間,網際網路的發展給百姓衣食住行帶來極大便利。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網上銀行用戶數達3.07億人,同比增長120%;網上支付用戶數達3.59億人,同比增長162%。餐飲預訂方面,團購用戶數達1.76億,同比增長8.4倍。旅遊出行方面,網上預訂機票、酒店、火車票或度假産品用戶達2.3億人,同比增長5.3倍,主流打車軟體日訂單量峰值超千萬。
網際網路發展簡化了公共服務流程,促進了資源均等化。微信“城市服務”已接入全國27個城市,覆蓋超1.5億用戶,提供包括交管、交通、公安、戶政、出入境、繳費、教育、公積金等16項民生線上服務。公共服務的網路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辦事難、出行難等問題,將網際網路的透明化、均等化在服務領域惠及更多群體。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也在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成為政府資訊公開的重要平臺。政府資訊公開上網度為78.1%,同比增長32.4%。移動政務客戶端發展迅猛,運用即時通信工具、社交媒體等開展政務資訊服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政務微網志賬號數近28萬,政務微信公號數已逾10萬,“兩微一端”成為政務公開的新模式。
“十二五”期間,網際網路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96%的政務網站提供了網上線上辦事服務,基本實現個人和企業用戶服務需求的全覆蓋,政務事項網上全程辦事率為73.3%,同比增長40.7%。
“網際網路為政府改善社會治理提供了新手段,為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提供了新渠道,為進一步密切政府與群眾的關係提供了新橋梁,有利於加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模式創新,有效提升社會管理水準。”周宏仁表示,網際網路惠及民生,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創新和資訊資源的開放共用,大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普惠水準,使服務方式更加多樣、服務內容更加豐富、獲取途徑更加便捷。
健康開放環境推動未來提升
“十二五”期間,我國網際網路發展速度為何如此迅猛?
魯春叢表示,規模和應用發展是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兩大優勢。“網際網路發展有個重要的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和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伴隨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巨大投入,特別是3G、4G建設的全面鋪開,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達6.6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這為國內網際網路應用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市場價值。在應用方面,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本土企業不僅在電商、社交、搜索等主流應用領域佔據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而且紛紛打造開放服務平臺和生態體系,促進個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新活動,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得益於一個健康開放的環境。寧家俊表示:“5年來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援産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對很多網際網路新生業態給予了成長空間,比如網際網路金融和電子商務,在發展初期也面對一定的爭議,但管理部門一方面著手解決問題,一方面保持了寬容開放、鼓勵創新的態度。這樣的大環境,調動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激發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帶來了更為充分的市場競爭。”
“在網際網路發展上政府採取了‘兩手抓’的方式,一是鼓勵發展,二是加強治理。”周宏仁説。
“十二五”期間,網路空間法治化快速推進。在立法方面,共制定出臺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76部,同比增長262%。特別是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以來,頒布實施47部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法規,佔“十二五”期間立法總量的62%。
儘管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下一階段,我國網際網路仍有極大提升空間,未來任重道遠。在專家們看來,進一步彌合“數字鴻溝”、加快製造業“網際網路+”轉型和完善網路空間法治化等方面將是我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網際網路+’的提法適逢其時,目前的關注點主要是消費網際網路,下一階段還要加強對製造業的網際網路改造,推動協同製造、智慧製造,以資訊化、網際網路化為企業帶來新的核心競爭力,幫助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寧家俊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