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三篇”的理念過時了嗎

  • 發佈時間:2015-10-30 00:29:2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 鳴

  近日參加一個講座,聽到一種論調:“老三篇”的理念過時了。理由是,張思德燒炭是破壞生態,死亡是安全事故;白求恩品行差,在加拿大混不下去了才跑到中國來,他的醫術也不咋樣,給傷員開刀把自己的手劃破了;愚公更是愚不可及,不搬家、不繞道,硬是挖山不止,自討苦吃。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老三篇”,故有必要先作一番交代。所謂“老三篇”,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寫作的三篇文章,即《為人民服務》《紀唸白求恩》《愚公移山》。第一篇是在戰士張思德追悼會上所作的悼詞。第二篇是為在抗戰中搶救傷病員不幸感染病毒而身亡的白求恩所作。第三篇是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閉幕詞,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

  “老三篇”的理念過時了嗎?表面上看,“過時論”者的説法似乎有些道理,也講了部分事實。但稍加分析,這樣的立論在邏輯上是混亂和錯誤的。其一,用同一標準涵蓋不同時空。用今天保護生態的要求否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燒炭的行為。事實上,那時燒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是社會認同、接受的一種行為,無可指責。其二,將正面人物妖魔化。貶低張思德,醜化白求恩,歪曲歷史事實。比如,偏聽偏信白求恩年輕時生活浪蕩的傳言,卻無視白求恩來中國後堅持到抗戰第一線,用自己的醫術救助無數傷病員的事實。其三,把妖魔化的張思德、白求恩、愚公形象與“老三篇”的內容等同起來,進而否定“老三篇”。而實際上,“老三篇”既是張思德、白求恩、愚公三個人物形象精神的體現,又有毛澤東自己思想的闡述和發揮,二者不能簡單地畫等號。

  過時不過時,關鍵看內容,讓我們回到“老三篇”本身。儘管筆者對“老三篇”耳熟能詳,但為寫此文還是重新讀了一遍。第一篇《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至今仍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宗旨,能説過時嗎?書中“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論述,對每一個人都是一種警示、一種告誡、一種人生價值的坐標。“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總則。《紀唸白求恩》一文的核心思想,是倡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醫術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人們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愚公移山》作為七大閉幕詞,號召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為奪取抗戰勝利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毛澤東借喻愚公堅韌不撥的移山精神説:“我們也要挖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兩座大山,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感動上帝,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充滿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所有這些話語,説得何等好啊!總之,“老三篇”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仍有著積極的意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三篇”曾經紅極一時。有一首“老三篇最容易讀,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作為座右銘來學”的歌曲唱遍大江南北。“老三篇”被視為聖經,捧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對這種形而上學的絕對化做法,的確有必要進行反思。然而,決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為名,全盤否認“老三篇”中的人物形象,否認“老三篇”的思想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