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時代銀行業積極“瘦身” 以更少資本實現更大回報

  • 發佈時間:2015-10-29 17:38: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華曄迪、李延霞)時下,“規模取勝”的銀行業發展思路正在悄然生變。銀行圈裏的人,談論重點不再是規模,而是研究怎樣“減肥”使得自身能夠輕裝上陣。

  這一變化,在29日開幕、匯集眾多國內商業銀行的北京金博會上,體現得頗為明顯。記者走遍展館,已經很難看到有銀行在展覽中強調自身吸納存款、發放貸款的規模和能力,幾乎沒有一家銀行列出其存款利息表吸引客戶。

  取而代之的是,財富管理、消費金融、金融交易等成為推介重點。據記者觀察,零售業務聚焦財富管理、小微金融、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聚焦現金管理、貿易金融、跨境金融和並購金融,同業業務聚焦大資産管理和金融市場交易,幾乎主要業務板塊都在積極拓展輕型業務,銀行業的戰略轉型大潮開始涌動。

  “以網路借貸、網際網路貨幣基金為代表的新一波網際網路金融大潮來臨,對傳統金融機構模式和服務理念形成巨大衝擊,迫使他們更加注意用網際網路思維來推動自身轉型升級。”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副司長劉向民説。

  民生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張立洲坦言,“網際網路+”對金融生態的改變是深刻的,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的背景下,一家商業銀行要生存、轉型,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自己“輕”起來。

  招商銀行明確提出要打造“輕型銀行”,以更少的資本消耗、更集約的經營方式、更靈巧的應變能力,實現更高效的發展和更豐厚的價值回報。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污染、高耗能重化工業向輕型産業結構轉變,金融從高資本耗能、高成本投入的粗放重型經營模式向內涵集約式的輕型發展模式轉變。“這些變化需要商業銀行順應中國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業態輕型化發展的時代潮流,以輕型銀行為方向,不斷深入推進戰略轉型。”

  關於如何“減肥”打造“輕型銀行”,在田惠宇看來,一方面是要“輕資産”,將信貸等“重型資源”更多向零售傾斜,公司金融和同業金融則更多地向專業銀行、精品銀行轉型,用專業能力、綜合化方案賺錢;另一方面獲取資産方式要“輕”,用“批量化、智慧化”方式吸引客戶。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金博會上,各家銀行就廣泛運用微信、微網志、客戶邀請碼、手機二維碼、掌上生活APP等新媒體、新平臺,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輕型智慧服務模式。

  銀行發展思路轉變,源自“網際網路+”帶來的産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記者注意到,過去判斷企業價值,首先看企業有多少資産、有多少利潤;而如今,更加強調有多少用戶,多大流量,服務群體以及資産週轉速度等,市場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已經逐漸改變。

  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下,傳統銀行正在將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融入金融創新中,網際網路正成為銀行業與産業加速融合的助推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給未來銀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關鍵在於銀行自身要勇於變革,金融服務才能擁有更大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